关灯
护眼
字体:

那多煮《三国》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也会预先想好大致的情节,之后写起来就会比较顺利。事实上,我的另一个系列那多手记就把这种操作方式运用到了极致,在写之前先出一个一万多字的大纲,如同写电视剧一般,最后照着大纲按部就班,颇为轻松。

    但是三国不行,当我利用各种各样空闲的时间去构想时,比如滚在沙发上冥想的时候,在车上的时候,洗头发的时候,剪头发的时候诸如此类,我会奇迹般地睡着。而一些不可能睡着的时刻,比如走在路上,则会被花花绿绿的世界所吸引,东看西看,然后很快到达目的地。看上去十分玄奇,其实很简单,因为脑袋会变成一团糨糊,脑袋变浆糊的时候,当然很容易睡着,也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住。

    我努力过无数次,最后终于放弃,三国自己选择了一出诞生方式,我只有在打开电脑,看着word文档的时候,才会拥有光怪陆离的灵感。当我把电脑关闭,一切又烟消云散。

    “桃园三结义”是一个起点,其实在我写之前,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章最后竟然可以独立成一本书。最初是想几章合成一本,结果写到第二章“曹操登场”的时候,忽然发现这一章要比第一章长许多,写到第三章“天下英雄会汜水”又比第二章长出一大截。这时在萌芽杂志上的连载告一段落,开始考虑出版,考虑插图。第三章的篇幅足可独立成一本书,而第一第二章则不行,所以只好回过头来再补充第一第二章。第一章补得最多。由此可见,写到后来,我的化历史为废话的功力长进很多,实在是汗颜。

    说到插图的点子,是写小说时忽然之间想到的。人的大脑不是精密的机器,在认真想一件事的时候,也会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念头冒出来,逻辑性强的人冒出的杂念少一点,像我这样就东跳一个西跳一个。有时候,这种念头十分有趣,可是我没办法把这种念头写到小说中去。我不是写意识流,就算情节人物离奇荒诞,小说还是有自己的主线,我也只能按照这条主线一步步写下去,不可能写着写着忽然跳空去写别的。但那些念头放弃也很可惜,我希望读者能发笑,而一些突如其来的闪念,通常是很八卦,与常人的逻辑背道而驰。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终于找出了用插图来表现我的那些“杂念”于是这些插图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成为了我小说的一部分。皮影加水墨的插图风格也杀死我许多脑细胞,原先的想法是要两层,就像动画一样,可以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水墨是早就想好的,但就是想不出另外一种,请的绘图作者张方圆来回画了几次,都找不到我要的感觉,没办法只好跑到张方圆的家里,看着他画。结果他找了一堆书给我看,让我挑,我一眼就看中了皮影。那是非常直接的,刚一照面,就眼睛一亮,一种“对了”的感觉。后来事实证明,这种皮影风格很成功,一些大陆以外的出版商看中这本书,就是因为皮影。 转回头说桃园三结义。刘备这个形象,很明显是受到了大话西游里唐僧的影响,唧唧歪歪婆婆妈妈。这和人们熟知的刘备形象有相似之处。我从刘备卖草鞋写起,在卖草鞋这一个点上往下挖得很深,发挥到了极致。后来这成了我写三国的一个习惯,抓住一个点发展出一大堆,比如“行镖哲学”“骂阵”等等,通常是挖一个很爽的深洞再探出头来继续主线,有时,挖着挖着却发现可以和主线连起来,自然而然成为了主线情节。而这样的事情,只有在一边写一边想时冒出的灵感才有可能做到,事先再如何设想,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写作时不断的灵感,或者说冒出来的念头使小说跳跃着进行下去。如果电脑忽然断电,重新写的话,或许就不是原先的样子,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举一些例子,大家可以对这样的随性写作有一定的了解。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