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一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呼——,不怀疑就好,鲁王的事情总算销声匿迹了,想起当初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都是一阵后怕。紫萱长舒一口气,缓了缓,又想起来问道:“说起来最近都没有他的消息,他在忙什么?”

    朱棣听了不由地出声一下,似有什么特别的八卦不好意思出口,握拳挡在唇边,轻咳两声道:“忙着向救命恩人致谢呢!”

    紫萱立即明白了朱棣的意思,原想着回到金陵再重操一次小红娘的本业,撮合撮合鲁王和范小遥呢,却被里里外外的一些琐细给耽搁了,没想到人家自己在努力了!心里禁不住为他们高兴,想要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脑海中却不自觉地闪过逍遥郡主在沙场上问她的话。

    范小遥曾不止一次地,或旁敲侧击或直截了当,向她问起鲁王的其他妃子,想来还是十分在意的。三妻四妾在明代自然不是什么稀罕事,然范小遥毕竟是太子太傅家从小娇生惯养的宝贝千金,尤其在情窦初开的年龄,哪会不希望心上人对她情有独钟,与她展开一段轰轰烈烈缠缠绵绵的唯美爱情呢?

    情有独钟,对于已经拥有几个妃子的鲁王来说似乎有些困难。即便之前几个妃子只是政治婚姻的结晶,鲁王对她们毫无感情,架不住她们是真真切切存在于鲁王府的,范小遥进去只能做小,就算集鲁王所有宠爱于一身,能躲得过其他妃子的小鞋吗?

    何况这还是最理想的假设,都说女人心海底针,然而这根针放在海里,就算再怎么难以捉摸,终究只认一条线。男人的心固然开阔不少,又有谁知道他们心里到底能装下多少女人,可以同时对多少个女人“情有独钟”呢?

    朱棣似看出紫萱心里所想,不由地笑问道:“怎么,连带着对我也失去信心了?”

    “”紫萱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突然发现刚刚对鲁王的一通分析其实完全适用于朱棣,甚至比鲁王更糟糕,鲁王若对逍遥郡主有意思,大可求皇上赐婚,太子太傅那边就算再怎么不放心也只得答应。朱棣若对紫萱有意思,可以求皇上赐婚吗?她们之间夹着的绝不仅仅是燕王府的几个妃子,而是一个朱允文,将朱允文摆在中间,季淑妃甚至朱紫萧,完全是无足轻重的。

    紫萱轻轻闭上双眼,这个话题太敏感了,我们可不可以暂时转移?至少在现在,不要逼我做出选择,我与朱棣朱允文之间的平衡,能保持多久算多久。

    第七十章

    紫萱终究没有将朱允文的话复述给朱棣听,即便明争暗斗躲不过,那也是朱棣和朱允文两个男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一个连身陷其中的三角平衡都不愿打破的女子,自然不想在政治上多加干涉。

    只是在朱棣走后吩咐秀雅备了笔墨,自己坐在桌前,一边回忆着朱允文的思路一变随手勾画着。

    方孝孺,自小熟读经书,为人称道,其师大名鼎鼎的宋濂,自身常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看上去的确是治理天下所不可或缺的人才。然朱允文说这人身上有个致命的缺点,便是过于傲气,因此现在还不能启用,这种人在启用之前必须要压制一下,将来才能够成大气。

    “方孝孺,方孝孺”

    紫萱左手击打着桌面,嘴里不住重复着这个似曾相识的姓名,忽地心念一动,不由地出声轻笑起来。

    说来真是滑稽,这位方孝孺竟是空印案中被错杀的方克勤之子,空印案算是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冤假错案之一了,紫萱也曾有所耳闻,据说朱元璋因为官员的印章使用方式与自己规定的有所出入,感觉自己的皇权被下集架空,盛怒之下下令诛杀了好多官员,其中就包括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

    杀其父而用其子,不知这算不算也是对方孝孺的一种压制,朱元璋的用人之道还真是诡异。事实上方孝孺本身对自己的境遇也很莫名其妙,自己名声很大,老师又在朝中为官,洪武十五年,地方官府两次向朱元璋推荐他,朱元璋却一直没有下旨任用。

    紫萱现在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但当时的方孝孺是不知道原因的,他就这样等了十年之久。

    朱元璋告诉朱允炆,方孝孺是绝对可以信任的,方孝孺的一生都会效忠于他,并能他为治理国家,开创太平盛世。

    第二位是齐秦,这位人才之所以被选中,与其心灵上的纯洁有着很大的联系。

    洪武十六年间,紫禁城的谨身殿由于缺乏先进的避雷设施,一不小心被雷给劈了,这事儿要是放在现代,大不了作为安全教育的反面教材,要大家一定从这样的意外当中吸取教训,珍惜生命远离雷电,再把被劈的建筑修好就结了。但在当年,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至少对朱元璋来说是件了不得大大事,朱元璋认为这是上天发怒了,便决定去祷庙祭祀,他大概是认为自己确实干了不少错事,所以这次祭祀他挑选了一批人和他一起去。

    挑选条件是极为苛刻的,那就是在九年之内没有过任何过失。这个条件看起来简单,然而放在洪武朝,那可真是难过登天苛刻了。那个时候,官员能保住脑袋就不错了,就是没错,朱元璋也能给你挑出错来。这么看来,能符合要求的还真是需要一颗纯洁的心灵,至少对他朱家是绝对纯洁的。

    这样的人虽然不多,却也不是一个没有的,齐德就是其中一个,他因为这件事被朱元璋留意,并记在心中,祭祀完毕后,朱元璋亲自为齐德改名为泰,从此齐泰这个名字成为了他一生的代号。

    此人是个文人,虽未带兵,却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朱元璋也曾放心不下,为他举行了一场单独面试,询问边界将领的名字,齐泰不慌不忙,从东说到西,从南说到北,毫无遗漏,得了满分。之后又问各地的形势,齐泰这次没有说话,从袖子里拿出一本手册,上面的记载十分详细。朱元璋十分惊讶,大为欣赏。

    要知道,这次面试是突然性的,齐泰并未预先做准备,说明这位仁兄确实是把这些玩意当书来背的,还写成小册子,随走随看,其用功之热情胜似今日在公交车上背单词的四级考生。朱元璋预感他将成为朱允文的重臣。

    第三位人才是

    这个人比较特殊,他从入朝为官时起就是朱允炆的死党,此人就是黄子澄。

    紫萱对黄子澄并不陌生,江西人,洪武十二年一鸣惊人,在当年的科举中以最高分获得会元的称号,后被选拔为东宫伴读,这是一个前途远大的工作,因为太子就是将来的皇帝,能够得到这个职位可见其学问之深。朱允文为皇太孙时,他一直陪伴在旁,与朱允文之间的深厚感情可想而知。

    据朱允文说,有一次他在东阁门外唉声叹气,正好被经过此地的黄子澄看见,黄子澄便上前询问原因,朱允文看他不是外人,便对他说了实话。他担心的正是他的那些叔叔们,万一将来要造反可怎么办才好。

    不想黄子澄听后只是若无其事地一笑,要朱允文不用担心,他说:“诸王的兵力只能用来自保而已,如果他们敢造反,朝廷发兵攻击他们,一定能够取胜!”

    复又朝朱允文列举了汉景帝时七国之乱的故事来鼓励他,表示只要朝廷出兵,叛乱一定会被平定。

    朱允文听了大感安慰,并将这些话记在心中,由衷地感谢黄子澄为他指出了一条金光大道。

    紫萱却觉得这是一个典型的拖离实际以古论今的例子,试问周亚夫在何处,是你黄子澄能带兵打仗,还是朱元璋推举的其他两个文人可以带兵打仗?

    紫萱撂下笔,对着纸上的涂鸦凝视良久,忽地心念一动,愈发相信伏羲八卦图上的寓言,朱元璋为朱允文安排这样三位人才,几乎从一开始便注定了他的杯具皇帝命。总结以上三人,有几个共同特点,都是饱读诗书,都是文人,都有远大理想,都是书呆子。百无一用是书生,并非虚言!

    “到底是哪位皇叔,用了什么方法将朱允文赶下了皇位呢?”

    造反是必须的,问题只是这个反由谁来造。

    秦王?没心没肺,难成大器。周王?机关算尽,过于狭隘的心胸势必会影响视野。鲁王?连朱元璋都说他“空有义气而无谋略”了,弹弹琴吹吹箫还可以,舞刀弄枪实在不适合他。

    剩下的不是年龄太小就是实力太弱,估计还没造反就被朱允文扼杀在摇篮当中了。再剩下的,只有朱棣了。真的像朱允文所说的那样,朱棣就是威胁他坐稳龙椅的中坚力量吗?

    “不,不会的”

    紫萱拼命摇头,送走朱棣之前,她曾直截了当地向朱棣提出了心底的疑问。

    “朱棣,如果,假设皇上已经确定立朱允文为储,在他登基前后,你会设法从他手中抢过龙椅吗?”

    当时的朱棣扭过头来,对紫萱微微一笑,笑的云淡风轻,干净的来不及参加半点感情,坚定道:“不会。”

    “为什么?”紫萱本能地追问。

    朱棣不假思索地给出了一个让紫萱瞠目结舌的答案:“因为即便我想得到皇位,也不会笨到去造父皇,造允文的反。”

    意思很明确,想做皇帝,但是不想造反。这样听起来虽然矛盾,紫萱是坚信不疑的。

    朱棣不是傻子,他出生皇族,有自己的府邸,妃子,还有朱紫萧那样可爱的小正太。论权力,手下握着十几万人的军队,随时听从他的指挥。燕王府休闲娱乐一应俱全,实在无聊了想找点刺激,出门左拐直走一段儿能碰到蒙古邻居,看不顺眼了就打打仗锻炼锻炼筋骨。

    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他是燕王的基础上,然而一旦造反,不但燕王的身份没有,府邸,妃子,孩子没有,搞不好自己的小命也没有。这和他闯进大明殿劫持紫萱不一样,那时候的朱元璋胸有成竹,可以长辈的姿态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折腾,可以欲擒故纵,可以在高兴的时候放他们走,也可以在高兴的时候把他们“接”回来,一切逃不出他的掌握。

    一旦视他如虎狼的朱允文继位,这种侥幸是无法期待的,即便朱棣真的有这种想法,紫萱也确定自己会从中阻拦。

    紫萱眉头紧皱,放下眼前的涂鸦,不由地一阵心烦意乱,起身踱了一会儿步子,决意去外面散散心。

    刚一推门便悲哀地预感到这次的散心将会变成闹心,因为门外站着一位面目可憎的不速之客,秀雅恭恭敬敬地朝这位不速之客行礼道:“奴婢给周王殿下请安。”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