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三 第一百五十五回 兰辞江东(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卷三 第一百五十五回 兰辞江东(三)

    琴弦轻动,却是蔡琰在弹奏着那曲《弦歌问情》的纯乐伴奏……其实也就是《仙剑问情》的伴奏乐。尽管是伴奏乐,但却完全可以作为纯乐来欣赏。

    这首曲子还是陆仁在与蔡琰最初相识的时候就教给了蔡琰,时至今日已经是蔡琰最为喜爱的一首琴乐之一。而今天的陆仁也是难得的有点时间在这里陪着蔡琰聊聊天,蔡琰也就忍不住把琴给搬了出来,让陆仁陪着自己一起玩玩音乐。毕竟陆仁在成为夷州之主之后总是忙得要命,能这样一起玩玩音乐的机会可不多。

    倾心投入且惹人痴迷的一曲奏罢,蔡琰缓缓的收回了手,若有所思的道:“小兰临别江东时的辞别之演吗?想必一定会热闹非凡吧?”

    陆仁这时正细心的擦拭着手中的竹笛,听了蔡琰的话之后微笑道:“那还用说?兰丫头来这么一手是想让江东的那些人明白一些事情,所以这场辞别演出肯定会怎么热闹就怎么搞,越热闹还就越不嫌热闹。”

    蔡琰道:“那肯定会成为一场盛事了吧?我还真想去看看。”

    蔡琰的性格虽然偏好于清静,但并不表示蔡琰对这些事情就一点兴趣都没有。事实上,在陆兰所演出的许多曲目之中,也有蔡琰精心编写的一些辞曲。再以蔡琰的水平,她编写的这些辞曲在当时来说自然是非同凡响,要不然就凭陆仁“盗版”来的那些流行型的曲乐,又哪里能惹得江东地区的文人墨客都为之动容?反过来说,蔡琰也很想看看自己的那些作品,在这场盛会之中又能被陆兰给演绎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当然了,蔡琰也明白自己的这个想法只能是想想而已。去一趟江东那边不是说不行,而是太容易惹来许许多多的麻烦。举个简单点的例子,如果蔡琰去了江东,身份又一但被人看出来,那谁又敢保证孙权不会扣下蔡琰?有些险可是不能去冒的。

    不过陆仁听过之后却想了想,随即向蔡琰笑道:“文姬你是真的很想看?”

    蔡琰微笑回应:“之前小兰在柴桑曾与周公瑾夫妇同台,江东的许多文人对错过了这样的一场演出引为憾事,我对此也颇有同感。现在小兰临别江东,注定又将会是一场盛会,我当然很想过去看看。不过义浩,我也就是说说罢了,有些事情我还是明白的。”

    陆仁却耸了耸肩,笑道:“那就去看吧。其实别说你,我也很想看看的说。”

    蔡琰以为陆仁不过是在说话,自然也就没有当真,但是陆仁可不是说着玩的……

    ————————————————————

    再转回江东这边来。

    陆兰在回夷州之前要搞一场辞别演出的消息已经在江东地区传遍了,所以在最近这几天的时间里,江东地区的文人墨客、世家子弟之流,都在拼命的往建业赶,生怕错过陆兰的这场盛大演出。而且不止是江东地区,夷州这边在收到消息之后,同样有大批陆兰的粉丝也在往建业这里赶。一时之间,竟然将建业一带给带得比起往常都要热闹上了许多。

    而孙权对这件事持以了莫大的支持态度,在很多事情上都给陆兰大开绿灯,提供了相当之多的便利条件。可能有人就会说了,你孙权用不用得着这样?就为了讨好一下明知道泡不到手的陆兰?就为了向陆仁表示点外交上的友好?

    这里只能说,如果你真的以为孙权是为了这点原因的话,那你们就太小看孙权的城府了。以上的两个原因固然有之,但却绝对不是孙权的主要目的。而孙权这么重视陆兰的这场辞别演出其真正的用意嘛……或许可以这么来理解,就是孙权要借着这次的盛会,向老曹进行示威和炫耀。

    那么这又该从哪里说起呢?其实到了赤壁之战的时期,汉末大乱时群雄逐鹿的格局就已经基本结束了,取而代之的就是一个局部统一的枭雄争霸的格局。而这种格局之下,战事主要都集中在几方势力的交界处,几方势力的后方都是相对稳定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几方势力的后方由于生活环境相对稳定,物质生活方面有着一定的保障,接下来就需要相应的精神生活了。

    这里可千万别以为古人们就不明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真要不明白的话又哪里会有那么多文化方面的东西留下来?就拿曹魏方面的杜畿来说,这家伙驻守河内,在“河内最先定”的时候曾说过“民皆已富,不可不教也”,然后还亲自“执经授教”。虽然说这个“经”有一定的封建愚民的成份在里面,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政治思想工作,一定程度上能给当时的百姓们一个精神寄托。

    好了,话也别扯得太远。其实简单点来说,就是这些比较聪明的封建君主,在自家的属领其武备已经到了某个程度的时候,都会想着要搞点文事来巩固地盘。而在原有的历史上,老曹为什么要在建安十三年花重金去把蔡琰给赎回来?真的仅仅是因为与蔡邕是故交,所以要照顾一下蔡邕的后人?对不起,实际上老曹和蔡邕可没多少交情;那么是为了贪图蔡琰的美色?那时的蔡琰都三十五岁了,而且在北境饱受欺凌之后又哪里还有什么美色可言?

    所以老曹真正的目的,是要借蔡邕的名头,借着把蔡琰从北境救回来的事,来拉拢北方地区那些文人士子们的人心。而文人士子们又是什么?是舆论走向、是人才储备、是统治能否稳固的一个基础条件。能否稳住这些文人士子,能否拉拢到文人仕子们的支持,这可是件不能忽视的事情。

    现在转回孙权这里。孙权这头在这方面比起老曹也可以说是有优有劣。优的是孙氏集团完成了江东的局部统一其实要比老曹统一北方早上一些,换句话说就是孙氏集团可以比老曹更早一步去做那些拉拢那些文人仕子的事;劣则在于孙策在统一江东的时候,杀的人也未免太多了一点,所以给接下来要拉拢江东文人仕子的事造成了不少的麻烦。

    但这也不能怪孙策,因为孙策当时如果不采取采伐果断的手段,只怕也镇不住江东方面的局面,所以说孙策在很多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只是接下来到孙权要处理这方面的事情的时候也就比较麻烦了,孙权可是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来装傻充愣外加和稀泥才算是打理好了与江东这边的人员关系。

    接下来到了现在的建安二十年前后,江东地区整体上的格局已经是较为稳固,一些该搞的文事活动,孙权也已经在搞了,而这时文人集团的作用也就显得越来越重。事实上,战争也不仅仅是在战线上打着,文人集团之间的笔墨战争也同样打得十分的激烈。

    这里还得明白一件事,就是这一时期在刀笔战场上能和老曹拼一拼的还他喵的就只有孙权而已,刘备那头这方面的底子薄,而且刘备还在忙着攻打cd战据蜀中的事,换句话说就是刘备的武备工作都还没有完全,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搞文事工作?

    而文士之间的刀笔之争又意味着什么?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哪方面的文人集团能表现出来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