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孩急匆匆地经过他的车旁时,似乎不经意间,也看到了丁逸,或者说是看到了丁逸的车。她好像犹豫了一下,向丁逸的车子走了过来,她来到了丁逸的车前,低下了头,敲了敲丁逸的车窗。
丁逸的心怦怦跳了起来,他知道自己的车很拉风,是世界名牌宝驴牌。这车开在路上,能吸引不少路人羡慕的目光。车前方的那个驴头标志,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或许这女孩看到我这车,想找了个借口跟我接近?
这种看到世界名车而企图搭讪车主的事在丁逸身上也不是没有生过,尤其车主还是一个玉树临风的帅注:此处意为“哥哥”读为“戈格”无聊之人不得故意读成“鸡/鸡”特此说明,这种被搭讪的机会又增多了几个百分点。
宝驴牌跑车流线的外形,眩目的色彩,不菲的价格,和车身前那个骄傲的驴头,注定了它必然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它的鸣笛声更加地与众不同,不是一般的汽车喇叭声,而是活脱脱的驴叫声。
在国人的理解中,驴并不是一种能够给人好感的动物,形容一个人比较笨,通常称之为“蠢驴”大家都没听说过“蠢马”或“蠢羊”或是“蠢虎”、“蠢猴”、“蠢大象”甚至连“蠢老鼠”、“蠢蟑螂”都没有,只听说过“蠢驴”或“蠢猪”可见驴的社会美誉度并不高,只能与猪并驾齐驱,如果直接以“宝驴”的名字进入中国市场,恐怕会严重影响汽车的销量,所以当这款车在计划进入中国市场前,宝驴公司市场部的企划人员曾经想过,要给这种品牌的汽车改个名字重新包装后再进入中国市场,比如改名叫宝象、宝虎、宝豹之类的大气一点的名字,除了听着顺耳以外,还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观,这样的话,一是表示尊重国人的风俗习惯,二是也容易得到潜在客户的心理认可,从而能够迅打开市场,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动议却被宝驴公司的总裁一举否定了。
员工们本来大惑不解,但总裁的一席话让公司的员工们茅塞顿开,原话经翻译后大意如下:审美观可以培养,生活习惯可以慢慢改变。关键看你怎么忽悠原话为“关键看你怎么宣传”为贴切表现该话的意境,这里选用了一个中国的流行用语。中国人以前不是不听歌剧的吗?现在在中国,不听歌剧的人就不好意思自称是上流社会的人,即使被歌剧吵得双耳失聪仍然坚持去听;中国人以前不是只抽大前门的吗?现在,上流社会的人只抽雪茄,即使被雪茄呛得月经失调仍然继续去抽,这就是成功教育了消费者从而改变了对方的消费习惯,使自己的产品得到了认可的成功案例;还有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说给你们听听,我们国家的那个叉叉牌皮包,设计得就跟一坨屎一样,充其量就是一个农村裁缝的设计水平,就因为会教育消费者,所以,能卖数万元一个,还搞限量版,限量版的可以卖几十万一个,这就是传说中的母牛的官——牛叉啊,再进一步说,是大母牛的官——大牛叉啊。懂吗?我们也要学会教育消费者,不能被消费者牵着鼻子走,因为我们要创造流行,我们要做行业的领路人,改名叫“宝虎”后即使销量惊人也不叫成功,而不改名仍然叫“宝驴”但我们却潜移默化成功地教育了消费者,最终让他们把驴当成了宠物,那才叫成功。安德死蛋?
在总裁的力排众议之下,宝驴牌汽车终于以原来的名字登陆中国。
经过多年对消费者不懈的教育和坚持走高端市场的营销策略,宝驴牌汽车在中国站稳了脚跟,最终成了身份的象征。拥有一辆宝驴牌,就等于对世人说:我是一个级富翁,我很有经济实力,不信请看,我的车是宝驴牌哦。
当然这句话并不是拥有宝驴牌的人说的——如果这样说出来,无疑是自降身份,当一辆宝驴牌往你身边一停,你手拿一个驴头形状的车钥匙在车旁一站,你根本不用说这样的台词,这台宝驴牌自然代你说了,宝驴牌,就是你身份的象征。
宝驴牌汽车的鸣笛声也成了吸引众人的一个亮点,大街上,只要听到响亮的驴叫声,大家就知道宝驴牌汽车来了,立即就吸引住了众人艳羡的目光。
由于宝驴公司申请了专利,驴叫声的鸣笛方式只能由宝驴公司的汽车所采用,因此其他试图跟风的中小汽车公司的设计人员只有另辟蹊径,设计了各种酷似驴叫的鸣笛声,虽然叫声相似,却有些小小的区分,在技术上成功地避免了被宝驴公司控告侵权的风险。
从此大街上驴叫声此起彼伏。但真正有经验的消费者和汽车的烧友还是能从驴叫声的大小、频率以及音调的高低中,一下子区分出哪种嘶叫才是真正的宝驴牌汽车出的。
对那种冒充宝驴牌汽车出的伪驴叫声,懂行者会立即投以鄙视的目光,并不屑地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