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这一句倒是一气呵成,没有一点凝滞。连她自己也觉得纳闷。
吴凌风冷笑不语,心中却想,这家伙怎杀得了我,我若是要杀他,倒是易如反掌。
尚真却丝毫不以为忤,还是淡然一笑,道:“我中山的精兵尽在山北,王弟手下可用之兵不满一千,并且都是些老弱病残,又如何敌得过虎狼般的倭寇?”
吴凌风倒没料到尚真头脑如此清晰,一时之间倒没了言语反驳。
尚真又道:“你小小年纪,冒险来救本王,忠勇可嘉,却太过鲁莽,今日势必要陪着本王兄妹死在这里了。实在是可惜了!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是‘唐营’哪一家的孩子?”
唐营?吴凌风一愣,原来尚真是把自己当成闽人三十六姓的后代了,不禁摇了摇头,道:“我叫吴凌风,是大明杭州人,可不是唐营的闽人三十六姓后代!”
尚真一愣,道:“你是****人?跟本王的上宾李文浩一样,是****人?”不等吴凌风回答,他又自言自语道,“****果然是巍巍上国,尽多豪杰才俊,不说李上宾,便是这小孩子,也是如此的了得!当日若是听了阮国正之言,何来今日亡国之祸?悔之不及,悔之不及啊!”
这话听得吴凌风一头雾水,心想这阮国正说了什么话,能让琉球逃过亡国之祸,让尚真如此懊悔?不由问道:“阮国正说了什么?”这家伙在镇守山北,手上有上万精兵,两倍于倭寇,却仍然没法退敌,可见其本事稀松平常,又能说出什么金玉良言来?
尚真摇了摇头,却不说话。阮国正曾向他建议,遣使求告****皇帝,依洪武年间“闽人三十六姓”例,迁汉人入琉球。甚至还建议,可献上琉球三省,内附为****一布政使司,托于****的庇护之下。只不过当时的尚真虽心慕中华,却不愿仰其鼻息。琉球虽弱,自己海外称王,总归是一国之君。因此并没有采用阮国正的建议。如今想来,即使不内附大明,也该引来豪杰才俊之士,像上宾李文浩这样的人,只要有十个百个,倭寇又何足道哉?
吴凌风见他不愿意,也不好多问,沉吟道:“尚方王爷只有数百援军,固然对付不了倭寇。但各地的勤王大军转瞬即至,那时倭寇又有何惧?可大王你若死了,各地诸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必定土崩瓦解,那时才真要亡国了!”
尚真还是摇摇头。吴凌风不知道尚真秉政以后,跟北宋一样,施行的是守内虚外的方针,除了与首里城互为犄角的那霸城,各地的精兵都汇集在首里城。倭寇犯边以来,精兵又渐渐集中到了山北城,连首里城也空虚了。各地的按司居住在首里,遥控其领地,由王廷派遣的守正代行职权。各地的守军多的不过两三百,少的不足一百,甚至有五六十人的,且不事操练,器械不齐。
这些尚真知道的一清二楚,此前还以此为自己的一大功绩,总算将各地的跋扈按司削弱了。在承平时期,这样倒确实可以巩固他的地位,可在这风雨飘摇之际,弊端却显露无疑。
倭寇犯边不过五载,北方诸岛尽落敌手,连山北城以北的琉球本岛土地,也被倭寇夺取了。在“削藩令”和“销兵令”的影响之下,原本剽悍的琉球人变得温顺如绵羊,对倭寇的屠杀竟毫无反抗之力。这一些,尚真当然是预料不到的。
“我国精兵俱在山北,除了王弟的那霸守军,根本就没有另外的兵马可用。便是有,只怕我也等不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