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木匠皇帝163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皇后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自家的三个嫂子都是这样隔了二年生一胎。她怀了这一胎,多少有些出乎了帝后夫妻的意料。可尽管她没什么不适、怀的还异常顺利,皇帝还是把二皇子也揽过去带着,只让她好好养着。

    帝后夫妻二人和乐,天子带着太子和二皇子,英国公夫人也就问上一句罢了。

    英国公夫人点头,她也不是太担心。她自己和三个儿媳妇都是这么生过来的。女儿自小就练武,比三个儿媳妇身体还要强一些。再说了,宫里又没有其他嫔妃和杂事烦扰的。

    “我当年也是连着生了你三个哥哥的。然后啊,我就想生个女儿。哪想到好多年都没有消息。”

    “母亲最后还是有了我,遂了心愿啊。”

    皇后靠在母亲的怀里,一幅散懒的模样。英国公夫人揽着女儿,轻抚她的后背。

    “是啊。现在府里有八个儿郎了,我就想有个小孙女。你三嫂说得指着你大嫂、二嫂了,她就是再生,可能还会是儿子。”

    皇后摸摸还没有显怀的肚子,“那这个,岂不是皇子的可能性大了?哎呀,这个最好是公主。”

    坤宁宫暖阁里的人,表情都一致地认为皇子的可能性大。

    立春抢先开口说:“生皇子也好啊。皇爷天天把大郎、二郎都带在身边。要是个皇子,也能跟着皇爷去前面。可要是公主,就只能跟我们一样,关在宫里不见外头了。”

    英国公夫人把立春叫过来,“你这性子啊,还是跟我回府嫁人吧。不然早晚会惹祸上身的。”

    立春跪在老夫人面前,扑棱着脑袋不肯跟她出宫。

    “老夫人,婢子这辈子就跟着娘娘了。出去嫁人有什么好,伺候完老的要伺候小的。像我娘一样,什么活都要做,还少不了要挨几下打、挨几句骂。婢子那么用心练武,就是不想挨打。

    可在娘娘这里,立冬分婢子的事情,婢子都做得很好的。不挨打不挨骂的,婢子不出去嫁人。”

    英国公夫人一直喜欢立春的忠心直率、干活利索,可是在宫里,这直率就不是什么好秉性了。故她问皇后:“你看呢?立春可是我屋里被你要过去的。”

    “母亲,她不愿意出去就算了。皇爷也不喜欢说话绕弯儿的人。她这样的直脾气,在我这里好过出宫被搓揉。”

    宫里不少一辈子没嫁人的女官,各个也活的挺高兴。皇后肯留立春,英国公夫人就摇摇头不再提立春出宫之事。但叫过立冬仔细吩咐要看好她,别让她惹祸了。免得立春自己吃亏,皇后娘娘和英国公府也都丢面子。

    立冬立即应下,还劝说道:“老夫人放心吧。立春也就是在娘娘跟前信口开河,皇爷每天过来的的时候,她谨慎着呢。”

    天启八年的上半年风平浪静的。但是到了六月,就在下旬的大朝会上,浙江送来了八百里加急。向朝廷禀报:浙江出现立朝未见的海溢!

    以嘉兴府、绍兴府受灾最重。

    嘉兴府出现飓风,大雨接连数日不停,海水扑上陆地,滨海及城郊居民被溺死者不可胜计。绍兴也大风肆虐,海水直入郡城,街市中须操舟方可出行。

    朱由校带着朝臣商议救助之法,急命浙江省的卫所将士去抢救受灾的百姓,并从临近的江苏、江西、福建调派救援粮食、药品。

    叶向高建议道:“陛下,这样的大灾,最好由朝廷派钦差统领,佐以东厂、锦衣卫、禁军将士辅助,共同去救灾。免得卫所兵良莠不齐、或者有不法之徒趁火打劫作乱。”

    “叶卿考虑周到。你看派谁去做钦差比较好?”

    韩爌立即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请命去浙江。”

    吏部侍郎苏茂相站出来说道:“陛下,臣回京之前就在浙江做督抚,臣为钦差去浙江最为适合。”

    何如宠、周延儒和杨景辰也跟着请命做钦差。都察院的御史、翰林院的学士们,也有不少人积极请命做钦差。

    刘一燝站出来说:“陛下,臣认为韩虞臣去浙江最适合。虞臣与臣当年在杭州火灾时去做钦差,有相似的理由:入阁多年,身兼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到了地方能镇住宵小、也能控制住局势,还可以及时做出最适合的决断。”

    “那就韩卿去浙江做钦差。都察院何卿选派得力的钦差副使,明日离京。户部、工部和内阁留下商议救灾的具体事宜。”

    天子拍板,刘一燝悄悄松了一口气。他与韩爌同僚多年,韩爌对他相助颇多。这样的建功立业机会,他想为韩爌抓住,同时也希望兄长对浙江的了解能够帮助到韩爌。

    其实朱由校是属意苏茂相回浙江的。苏茂相在天启二年还在做浙江的督抚、而后回京做户部侍郎、现在又是吏部侍郎,浙江的官场他处理起来是游刃有余。意味着救灾的事情成功了一半。

    但是刘一燝作为阁臣多年,提议韩爌去做此事,以韩爌的能力做好此事也不难。韩爌会从浙江的全盘考虑问题、处理救灾事宜,还会针对以后做出合适的及时的决断。这又是苏茂相目前的眼光未曾到达的格局。

    再则刘一燝之兄刘一焜,在苏茂相之前为浙江督抚,刘、韩二人关系密切,也会给韩爌帮助。刘一燝这样的提议,是不是有他私心的什么考量,他要好好看看。

    因为叶向高快到致仕的年龄了。谁接任叶向高为首辅,他也该考虑了。

    天子这三天都在前面处理浙江海溢风灾之事,连着熬了两晚,也亏得朝廷对救灾有了现成的应急措施、还有这些年累计下来的经验,才算是把所有的事情都顺利地安排下去了。

    朝廷该出的预防灾后疫病的药物,一部分从京师送到了通州的码头,一部分送去了津门,陆路、运河和海陆三管齐下,希望对灾区的百姓能够做到及时的、有效的救助。

    可不等天子和内阁喘口气歇歇呢,浙江又送来一份加急:山阴、会稽、箫山、上虞、余姚被溺死者,各以万计,大水不退。

    叶向高叹息一声,这是为浙江巡抚潘汝桢惋惜。

    这一份加急的意义何在呢?

    果然天子只看了一眼第二封加急,就交给内阁存档了。朝廷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看结果了。

    朱由校连着两晚没回坤宁宫,太子和二皇子也都跟着他在养心殿里囫囵对付了两天。父子三人收拾整齐了去坤宁宫。朱由校抱一个,拉一个,妥妥的好父亲。

    “父皇眼睛红了。不要哭啊。”

    二皇子被朱由校抱在怀里,一手搂着父亲的脖子,一手抚上父亲的脸颊做安慰。

    “父皇不是哭红了眼睛,是为浙江水灾熬夜的。”

    好奇宝宝二皇子立即问哥哥:“熬夜是什么?水灾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不用朱由校去解答,太子会尽职尽责做一个好哥哥,解答弟弟所有的疑问。

    到了坤宁宫,却见刘院正等人都守在产房外呢。

    “陛下,娘娘在生产,进去有一会儿,胎位都正常。”

    朱由校顿感愧疚,忙放下二皇子,“大郎,你看好弟弟,就在这里站着。王安,你过来陪着大郎和二郎。”

    他自己则急急忙忙过去产房的窗外。隔着窗户问话:“梓童,你可好?”

    “还好。”皇后正在憋气使劲呢,听天子声音急切,就卸了劲儿回话,免得他担心。

    稳婆立即提醒:“娘娘,憋住,使劲。”

    朱由校知道自己说话的时机不对了,搓着手轻咳一声,在窗外说:“梓童,我在外面守着你。”

    他的话音落下不久,产房里传来响亮的哭声,然后是稳婆大声的恭喜。

    “娘娘,是个皇子。好结实的胖小子!老婆子恭喜娘娘了。”

    等皇后都收拾好了,回去月子房,却看到丈夫抱着三儿子坐在房里呢。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丈夫身边,一左一右地扒着父亲的衣袖看弟弟。

    “你们爷几个也不嫌热的慌?”

    二皇子立即笑着扑去母亲那里。

    “母后,弟弟好小啊。”

    太子也舍了新弟弟跟过去,“母后,你还好吗?”

    “好。母后没事儿。你俩喜欢新弟弟吗?”

    “喜欢。”

    脆生生的童音,异口同声。

    朱由校把新生儿抱去皇后的枕头边放好。

    “辛苦梓童了。咱们以后再不生了。”

    皇后抹了一把额头的虚汗,“我还是想有个公主的。”

    “再说再说。你怎么没打发人去喊我?”

    皇后轻笑,“浙江水灾,你这两天没回内廷,我猜你定是忙的脱不开身子。再说我生孩子,你回来了也帮不上忙,有母亲和太医在就够了。”

    朱由校一脸受伤,“梓童,我有用的。我可以抱你上产床啊。你不能要再有儿子了,就不要我了。”

    皇后被天子逗笑,捂着肚子“哎呦”一声,吓得英国公夫人在外面赶紧问:“娘娘可是有什么不舒服?”

    刘院正则请示:“陛下,臣再给娘娘请脉吧。”

    皇后说话:“没事儿,我就是笑的肚子有点点儿疼。你们站了小半天了,也都去歇着吧。皇爷带大郎、二郎去吃点东西,让我睡会儿。”

    英国公夫人和刘院正这才放下心来。

    朱由校没有马上带大郎和二郎离开,他仔细地给皇后擦汗,吩咐立冬和立秋小心照顾娘娘。

    皇后问天子,“浙江的事情安排好了?”

    “安排好了。你等着看吧,回头浙江再上的折子,定是会写今天风停雨住、海水消退。”

    皇后莞尔。

    “父皇,为什么定是今天啊?”

    “因为你弟弟已经平安出生了啊。”

    立冬在天子背后咬下嘴唇,又来龙子的说法了。

    ※※※※※※※※※※※※※※※※※※※※

    *崇祯元年(1628)七月二十三日,浙江海溢,嘉兴飓风淫雨、绍兴等大风海潮,海水直入郡城,街市可行舟

    **163章(快结文了,意义不大,看看大明的进士能人,二三十岁的进士比比皆是。)

    吏部

    朱国祚1559生,字兆隆,万历11年状元1583

    苏茂相1566生1592进士;

    左光斗1575生,字遗直,万历35年1607进士

    户部

    李起元_1559年出生,1586年进士27岁

    毕自严1569生,字景会,万历20年1592进士;

    郭允厚1570生,字万舆,1607进士;

    杨嗣昌1589生,字文弱,1610进士(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之子)

    刑部

    何熊祥1567生,字乾宰,1592进士

    赵秉忠1573生,字季卿,万历26年1598状元;

    魏光绪1594生,字孟韬,万历40年1612解元,41年1613进士;不到二十岁。

    兵部

    崔景荣1565自强1583进士19岁

    英国公世子张之极

    李邦华1574生,字孟暗,万历32年1604

    礼部

    周如磐1567生,字倍圣,1598进士32岁

    张瑞图1570生,字长公,万历35年1607探花

    林欲楫1576生,字仕济,万历31年解元,1607进士二甲12名

    工部

    王永光1560生,字有孚,1592进士

    徐光启1562生,字子先,万历32年1604

    杨涟1572生,字文孺,万历35年1607进士

    张文郁1578生,字从周,1622进士

    都察院

    何宗彦1559生,字君美,万历23年1595进士

    商周祚1575生,字明兼,万历29年1601进士

    内阁

    首辅叶向高1559生,字进卿,1583进士

    刘一燝1567生,字季晦,礼部尚书简东阁大学士,万历23年(1595)进士

    韩爌1566生,字虞臣,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万历20年(1592)进士

    何如宠1569生,字康侯,万历26年1598进士

    周延儒1593生,字玉绳,1613年状元。二十岁的状元

    杨景辰1580载辅万历41年1613进士,会试第二名,二甲17名

    **************************************************************************************

    1张小姐说:成名要趁早

    2胡书记亲身经验总结:每一步晋升都比别人快一两年。四十年下来,就是个中央的总。

    3大器晚成的话儿别当真,那是糊弄人的。中举太晚的范进,来不及封侯拜相的。

    4本文的公鼐是换了皇帝被改了命。

    看看崔景荣和周延儒,那才是人生的榜样

    /">/a>)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