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木匠皇帝165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番外二

    叶向高(1559)虽比公鼐小了一岁, 但他的性格与耿直个性的公鼐, 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性格的人。比起公鼐的童年幸福、少年得志、而后科举蹉跎、嫉恶如仇、到四十四岁才进士及第, 叶向高是反过来的。

    叶向高祖籍在福建。他的母亲在怀他的时候, 正是牛田倭寇最猖獗时期。为逃避倭寇, 亲娘不得不在路旁的一个破厕所里生下他。幼年时期的叶向高跟随家人四处避难, 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 曾多次陷入绝境,幸而命大才得以存活。

    直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平定了福建的倭寇以后,叶向高一家才得以返乡。

    叶向高的举业很顺利,他在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二甲第十二名。同科状元是朱国祚, 方从哲是二甲第三十名。他们癸未这一科出了不少能人,不仅在万历朝,更是在天启朝的初年间, 成为备受瞩目的一科。

    六部七卿中, 位居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的第二十二名崔景荣, 最早被天启帝信赖。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做了十几年。其次是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的第四十一名是张问达, 也获得了天启帝的信任。而状元朱国祚更是被天子另眼看待,甚至说是青眼有加、额外关照。

    唯独自己叶向高——

    只要想起在泰昌年间初返朝廷受到的冷遇, 叶向高心里总是会泛起苦涩。那会让他想起初初踏入仕途的青年时期。

    一路从庶吉士开始, 编修、南京国子监司业、左中允, 春风得意, 仕途顺遂。在万历二十六年就升为左庶子, 充任皇长子的侍班官,成为同科进士中的领跑者。但是却因为翌年(1599)的上疏罢矿税、请撤矿监,被内阁大学士沈一贯排挤出京去留都任事。

    虽是留都的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也是同年中第一个登上三品官阶的人。

    但是后来因为妖书案兴事,自己写信给内阁大学士沈一贯,极力规劝其将妖书案一事彻查清楚,莫给小人偷窥国本。却因此触犯了沈一贯,被闲置在留都九年。

    直到万历三十五年,才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己还是万历十一年进士同科中的第一人,四十岁的阁臣、首辅。

    及至做了内阁大臣,才明白政事处理起来的艰辛。因着朱赓、于慎行的先后去世(1608年),李廷机闭门不理政务,自己不得不独自承担起处理所有朝政的重任。

    内里的辛苦和艰难只有自己知道:那个解不开的死结,一根绳子上代表的是与朝臣较劲、想立郑贵妃之子为太子的皇帝,另一根绳子是代表坚决要天子遵循祖训,不能废长立幼的朝臣。

    两方较劲之下,谁都不肯退让。

    叶向高明白科举出身的同僚,若是退让一步,等待所有士人的便是无底的深渊。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天子,更是拿不上朝作为要挟。朝廷大事无人关心过问,重要位置缺少合适的官员,自己即便报上去了,天子也不用印批准。朝臣们结成各种帮派,开始彼此攻讦。乌烟瘴气的朝廷,让人灰心丧气又不得不勉力去调节朝臣对天子的怨望、安慰天子脆弱的非此即彼的稚童较劲心理。

    天子表面对自己重视,可是往往上疏十条,能采纳的不过两三条。费心费力地周旋在帝王和朝臣之间,满腔的报国建议都是纸上的空谈

    累,很累,非常累!

    这样的郁闷感觉,在坚持到万历三十七年以后,便以惯例地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诚恳地向万历帝提出致仕。

    直到万历四十二年,连上六十二道奏疏后,终于获得了天子的允准。同时命自己要推荐出适合的内阁首辅的人选。

    百思千想、万般斟酌后,推荐了各党都能接受的同年方从哲。

    还要费尽所有的心思让万历帝接受他。

    想起方从哲,叶向高不免会先升起些愧疚。方从哲那些年承担的压力,丝毫不比自己做“独相”的时候小。自己初做阁臣的时候,建奴尚未成势,虽是百般艰难,但也比方从哲内外交困要好太多了。

    但之后又觉得骄傲。如果不是自己的举荐,方从哲这辈子绝对做不了阁臣、最终也绝对不会有大学士的荣誉告老。要是没有自己的帮助,方从哲也不会有太子太傅的名头入墓。

    但是若没有方从哲在泰昌元年拉自己一把,想想那些被天子否决的、失去再度进入官场机会的能人、那些强悍的对手,叶向高不仅为自己庆幸,还对方从哲这个处理政事能力平庸的同年,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感谢。

    那与方从哲结成联盟的日子,真是此生最惬意最快活的啊!

    为了给方从哲打理“遗祸”,不得不出面游说朝廷重臣。每次回想起来,叶向高都为自己捏一把汗的同时,又想放声为自己喝彩。

    能说服铁面无私的张问达从同年的角度考虑事情,能说动刚直不阿的崔景荣、老成谋国的周嘉谟、一心只有朝廷的黄克缵等,自己该是那时候入了天启帝的眼,该是自己能够很好地调动朝臣为一个目的行事,才有了后来的再度为首辅的荣耀吧。

    好还是不好,真的说不清呢。

    方从哲致仕,自己不得不打点起所有的精神,努力揣摩天子所思所想,努力跟上天子的征战脚步,为天子处理可能来自朝廷的阻力。

    殚精竭虑地从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连一向中允、持重的周嘉谟,都在背后说自己——肩膀上扛着的是天子的脑袋。

    那又如何呢?

    自己站稳了首辅的位置,也再度得到了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头衔,这也代表了自己可以拿着干干净净的银子、都是天子给的俸禄,在致仕以后成为富家翁。

    能做点儿修桥铺路积阴德之事。

    对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