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五章大雪崩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下一次起飞之后,我将去往何方,是将毁灭播撒向伊斯兰堡还是飞跃神圣的雪山,让蘑菇云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另一侧升起。”在位于新德里以北190公里的安巴拉空军基地的跑道之上,早已被新德里宣布坠机身亡的德那巴汗此刻正注视着机场的地勤人员小心的为他的战机作着出击前最后的保养,这是一架德那巴汗早已熟悉了的俄制米格-27h型战斗轰炸机,漫长的岁月留下的痕迹即便是在这架经过精心保养的战机之上也清晰可见。

    “从那里来,回那里去!这个世界本身总是充满着奇妙的轮回!”望着眼前这架与自己几乎同龄的战机,德那巴汗不禁有些惆怅,从接到新德里最高当局“去死”的指令,到成为赫赫有名的印-俄联合战斗机中队“方块a”的一员,再到与强大的中国空军在马六甲海峡上空的搏杀,人生的一幅幅不同时间段的风景此刻又在他的面前一一的重现。“或许我真的是已经老了吧!不过这种走向地狱的任务不正适合我这种老兵吗?”德那巴汗独自苦笑着,在他的面前,一枚枚看似普通的炸弹正从安巴拉空军基地核心位置的地下弹药贮藏室中被谨慎的推了出来。

    这是10枚外表平常的航空炸弹,除了两侧贴着银红双色条纹的标签外,这些航空炸弹与一般印度空军战斗轰炸机和攻击机挂载的1000公斤重的航空炸弹并无不同,这些诡异的武器之上所有的设别标识都已经被事先抹去,流线形的褐色铝合金外壳只有一些肉眼勉强看得到的细缝及挂钩,再也没有任何特异之处。对于漫不经心或未经训练的旁观者而言,甚至很容易将把它们误认为辅助油箱或重型燃烧弹,根本不会想到这些在外表平凡的外壳下,却容纳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恐怖的毁灭力量。

    毫无疑问这是一枚枚印度空军雪藏已久的枪式核航弹,装有核爆炸装置的航空炸弹称为核航弹,这种武器可以说是所有核武器之中历史最为悠久和唯一有过实战经历的元老,在1945年美国空军就以这种武器成功的毁灭了日本帝国的广岛和长崎,同时也是各大国核武库之中的最主要的打击手段,在遍步本土17个州的33个储存地点和6个欧洲国家之中,美国军队储备了包括5种类型在内的数千枚核航弹,它们从来都是首轮核打击之中的主力。

    在这些钢铁的弹体之内放置着由4块处于亚临界的钚239组成核装药,在平时这些原子弹之中的钚239裂变装料始终处于亚临界状态,不会产生核爆炸。而一旦它在战场之上引爆,那么利用常规炸药爆炸使次临界状态的裂变装料将在瞬间达到超临界状态,产生自持裂变链式反应并将反应能量以爆炸形式瞬间释放出来。这一攻击的威力在理论上将相当于10万吨的tnt黄色炸药,足以在瞬间摧毁一座百万人口都市的心脏地带,或者杀死战场上一个整师的士兵,为了强化对人员的杀伤效果。印度军方还在这些毁灭武器的弹壳之中大量的使用了钴元素,在聚变释放的中子会令钴转化成为钴-60,这是一种会在长期释放强烈伽傌射线的同位素,将使被攻击地区维持长时期的强放射污染。

    为这些执行核武器攻击任务的俄制米格-27h型战斗轰炸机进行挂弹作业的地勤人员大多是一些新面孔,出于严格保密的需要,他们显然并不知道手中正在所处理的这些武器的毁灭性质,整个过程只是由数位来自印度国家战略核司令部的空军军官在旁进行着严格的指挥。这些核航弹被缓慢推到机腹中线的挂载点下,再由装弹机举高装置定位。所有的一些都显得是那么的井然有序,一丝不苟。

    这种不明型号的核航弹可以说是美国空军最早装备和部署的b-28型大当量核航弹的仿制品,其长度大约为5米,直径约50厘米,重约950公斤主要用于破坏重要的工业设施和加固的军事目标,以及打击地面重型装甲集群。虽然这种武器的各方面性能在今天看来已经非常的落后,但是在其爆炸之后所发出的强大威力却同样致命。在弹首部的引信和尾翼安装完成之后,再由来自印度国家战略核司令部的军官在座舱内加装一个已经输入了特殊引爆密码的起炸装置,这个装置将通过连接航弹与战机之间的讯号线解除核炸弹最后的保护程序。完成了这一步骤之后,这个毁灭性的武器将完全交由飞行员之手来掌握了。战机飞行员将按照新德里的命令飞向指定的攻击位置,在500米左右的空中以特殊的机动动作,将核弹以抛物线的方式抛掷出去。随后核弹将借助自身所配备的降落伞,以减缓下落速度来提高命中精度,直到在大地之上掀起毁灭的火柱。

    从温度高达数百万、几千万度的火球之中辐射出来的光和热。将造成攻击地区之内所有地面人员的皮肤烧伤、视网膜烧伤、闪光致盲;即便炽热的空气被吸入都将造成呼吸道烧伤。强烈的光辐射还能使木、棉、橡胶、塑料制品在短时间之内熔化、碳化、燃烧,使武器之内的火药自燃、爆炸;引发出连环的爆炸和无边的火灾。

    接着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火球会猛烈向外膨胀、压缩周围空气形成的高压气浪。这种冲击波以超音速向四周传播,当然随距离的增加,传播速度逐渐会减慢,压力逐渐减小最后变成无害的声波。但是在冲击波的直接杀伤距离内超压将挤压人体内脏和听觉器官,甚至利用动压将人远远抛出,甚至破坏坚固的工事、建筑物以及武器装备。

    核爆炸前十几秒内和爆炸瞬间都将释放出的强大的r射线、中子流以及x射线,他们将产生早期的核辐射并与周围的分子、原子相互作用产生大量带电粒子,这些粒子高速运动,在爆心周围形成很强的瞬时电磁场,并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扩散传播,这种名为核电磁脉冲的力量作用范围将比光辐射、冲击波和早期核辐射大得多。它能在导体中感生出很大的瞬时电压和电流,干扰或破坏无防护的电子设备、电路和元器件。

    “这将是一场末日的浩劫,正希望你和孩子能够活着迎接印度的明天。”站在机场的跑道上德那巴汗无言的注视着眼前这一切毁灭的倒数记时,许久未抽烟的他从自己口袋中取出一包印着骷髅标志的香烟盒在漫天的繁星之下悠悠的点燃了自己生命之中的最后一支烟,在这个无比接近死亡的时刻,他又想起自己远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妻子和女儿,在离开了已经不复存在的“方块a”中队之后,他曾远远的看过她们的身影。在那个仍然按印度教传统生活的乡村,当丈夫死去,妻子只有三种选择:与丈夫一起火化,改嫁给丈夫的兄弟或者进入寡妇之家守贞。妻子选择了嫁给自己的弟弟—卡特拉,卡特拉或许是一个好丈夫,但却绝对不是一个好父亲,他对自己女儿的种种暴行已经在村子里引起了人们的公愤,但是自己又能作什么呢?作为一个已经死去了的人,他只能远远的看着别人的生活。

    “喀拉拉邦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目标,或许他们能在这场浩劫之中幸免遇难吧!”在为自己的妻女进行了最后的祝福之后,德那巴汗踩灭了自己嘴边最后的烟头昂首阔步向自己的战机走去,从这一刻开始他的生命便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而是与印度的未来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德那巴汗以及所有参与这次豪赌的印度士兵的慷慨和豪迈或许注定将书写印度最绚烂的历史。与此同时在位于南方空军司令部总部所在地—提卢万纳塔普拉姆的印度战略核司令部地下指挥中心之内,印度战略核司令部负责人—空军阿维纳什。德奥达塔。乔西中将正沉默的注视着眼前一个个代表着印度最终打击力量的光点在辽阔的印度次大陆之上高速的机动,进入各自的攻击位置。

    印度战略核司令部成立于2003年的1月4日,作为一个军人乔西中将永远记得那个鼓舞人心的日子,成立战略部队司令部的决定是由当时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主持的内阁安全委员会通过会议作出的。在那次会议结束之后发表的一项声明说,印度的核指挥机构将由政治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组成,政治委员会主席由总理担任,政治委员会是惟一有权下令使用核武器的机构。也就是说印度的核按钮将永远掌握在印度总理这个文官的手里。

    在当天的声明之中印度还宣布了8点核政策,其中包括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只有在印度领土和武装部队受到核生化武器攻击的情况下才进行报复性的核打击、报复性核打击只能由文职政治领导人授权并通过核指挥机构实施、建立和保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慑、一旦遭到核攻击将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核打击等等。但是此刻这些承诺和政策都已经成为一句句空谈。

    因为此刻在掌控印度核按钮,位于新德里的“国家战略核司令部”大型地下掩体群之内的人并不是一个文官政治领导人—身为印度总理的曼莫汉。甘地,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军人—印度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军人永远习惯以毁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面对着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从新德里传来的攻击预案,乔西中将只能报以苦笑,作为军人他必须以服从为天职。

    “如果可能我更愿意在孟加拉湾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指挥中心内进行这一场末日的攻击!”按照印度政府最初的预案战略核司令部的空中和海上设施的很大一部分将最终部署到人烟稀少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之上,在那里印度并不用担心对方的核报复,但是此刻那个在安达曼群岛精心构筑的战略指挥中心已经落入了中国远征军之手。

    “我们将针对中国、巴基斯坦目前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实际威胁展开全线的核威慑。针对强大的中国,我们将利用部署在南部安得拉邦的塞康德拉巴德附近的印度陆军第335和第336导弹大队所装备的可机动发射的“烈火iii”弹道导弹瞄准中国的首都—北京以及经济中心—上海。同时部署中央邦西部的马尔瓦高原之上的“烈火-ii”中程弹道导弹将对准中国中部的武汉、成都以及重庆。巴基斯坦境内的战略目标将由主要由部署在印巴边境地区的“烈火-i”型短程弹道导弹和“烈火-ii”中程弹道导弹来负责。”此刻在印度战略核司令部的地图之上巴基斯坦的主要城市—伊斯兰堡、卡拉奇、拉合尔、拉瓦尔品底、费萨拉巴德、海得拉巴、白沙瓦、奎塔均已在印度的短程弹道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

    除了战略目标之外,印度军方还将针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在印度边境地区集结的重兵集团制定了一系列战术核打击的计划。实际上以核武器威慑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以抵消这两个印度传统敌人目前在边境地区常规武器和兵力之上的优势,这才是印度目前这一系列剑拔弩张的行动的最终目的。根据印度军方情报系统的估计,中国陆军目前在西藏地区已经集结了2个集团军,4个精锐陆军师又2个山地步兵旅的强大兵力。这样庞大的兵力一旦从西藏高原发起进攻,那么以目前印度陆军在中印边境地区已经被抽空了防线是绝对难以抵御。

    根据印度陆军参谋部的估算,中国陆军第一攻击波次将有2个山地步兵旅组成,这两个山地步兵旅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撕裂印度陆军在边境线上的防线,更将为后续部队的前进担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行官任务。在这两个山地步兵旅的掩护之下中国陆军的主力将出现在印度陆军面对孟加拉战区的侧后。

    而在印巴边境之上巴基斯坦陆军总计22个师中的17个师,虽然从国力对比上来看仅在陆军方面,印度拥有正规军110万人,而巴基斯坦仅为52万人,超过为2:1,而若将双方的预备役部队也计算进来,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优势将扩大到2.5:1。但是这一切都只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单独较量的情况之下,印度陆军一度在印巴边境之上部署了其35个陆军师中的20个师以获取对巴基斯坦的绝对优势,但是此刻面对着孟加拉地区的战局以及中国从北方而来的强大压力,加上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需要在新德里地区部署众多的地面部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目前印度根本无力再在印巴边境地区维持如此庞大的兵力,现在在印巴边境之上印巴两国之前陆军兵力的对比已经下降到了印度陆军9个师对巴基斯坦陆军的17个师,力量的天平已经倒向了巴基斯坦。

    在过去在常规军事力量上,印度对巴基斯坦占有绝对优势,甚至有可能彻底击败巴基斯坦的常规武装力量。正因为有这样的自信,印度才会做出高姿态,声明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巴基斯坦可没有打赢常规战争的自信,它驻联合国的代表已经声明:在常规战争的寡不敌众、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很难保证不会使用核武器。因此印度想用常规军事力量的优势逼巴基斯坦就范,其难度和复杂性将直接升级为一场核战争。

    印度发展核军备也有打压巴基斯坦的战略考虑,想诱使巴基斯坦与印度进行核军备竞赛,最终从经济上拖垮巴基斯坦。但是此刻这所有的战略都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在常规力量之上巴基斯坦已经占据了主动,一旦需要巴基斯坦陆军的主力将越过边境,进入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同时在印度西部边境点起战火。如果没有核武器的威慑,那么印度西部战区的局势很可能将出现糜烂。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阿妈拉说牛关满山坡,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清波,雄鹰从这里展翅飞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在这首因为那位来自中国西藏地区,有些丰满的流行女歌手—韩红而红遍大江南北的悠扬旋律之中,一辆辆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的军用载重卡车正奔驰在由拉萨前往那歌中所描绘的美丽地方—日喀则的公路之上。

    已经在拉萨逗留了近一周时间的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长李光汉少将此刻正坐在号称“中国悍马”的国产东风“猛士”高机动越野车之上,与第13集团军军部直属部队一同开赴战场。作为中国陆军新近组建的高原突击集团军群的最高指挥官,李光汉少将本应乘坐专机从拉萨直接飞往日喀则的前敌指挥中心,但是多年以来跟随任令羽养成的职业习惯令李光汉少将更愿意与地面部队一起前进,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的了解连接主战场与后勤补给中心之间的每一条道路的基本情况。

    日喀则市距拉萨的直线距离为300公里,有南、北二条公路可以从拉萨前往日喀则,在建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从拉萨都只有走南线到日喀则这一条道路。这条被称为“南线”的公路全程约340多公里,沿途要经过岗巴拉山、羊卓雍湖、浪卡子县、江孜县。由于从岗巴拉山到浪卡子、江孜一段,很容易受雨季洪水的影响,发生塌方、滑坡等事故,使道路陷于中断,所以西藏当地政府决定又从拉萨修了另一条公路沿雅鲁藏布江抵达日喀则,被称为北线。北线开通后,南线就很少使用了。

    北线的全程约260多公里,不仅比南线近了几十公里,而且路况整体来说较好,所以自然也就成为了此次中国陆军各地面突击部队从拉萨进入日喀则地区的首选,但即便是这条新近修建的公路之上,其基本情况也只能说是两头好,从拉萨出发,车队沿着拉萨平原而行驶,而将抵达日喀则时则进入了日喀则平原,这些路段的路面比较容易修建及维护,但中间段由于基本上是在已经沙漠化的山谷中行驶,路面损毁较严重,而且一旦有雨水,很容易将路基冲毁,此刻在公路之上便时常可以看到由于车辆经常改道而留下的道道遗迹,而这些更改的便道完全靠军用卡车和坦克自己沿着草地或沙地碾压出来的。而发生故障而抛锚路边的军用卡车和轮式装甲车辆的身影也不时出现在李光汉少将的眼前

    “十几万大军和庞大的后勤保障部队全都挤在这一条公路前进,再好的路也会被压垮的!何况还是西藏这样的天路啊!”面对着眼前这一幕幕有些无可奈何的情景,李光汉少将此刻又回忆起自己一路从成都走来的辛苦历程。当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带着马来半岛百战之余的疲惫征尘,从泰国南部乘坐着泛亚铁路东南亚走廊的火车,一路高奏着凯歌踏上了归国之路。但是走过了克拉克地峡、走过了槟榔屿、走过了安达曼群岛,等待着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却不是可以暂忘兵戈的休整期,而是马不停蹄的转战它方。

    第13集团军军部重返山城重庆仅仅逗留了不到十天的时间,便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开始全面开展入藏作战的准备工作。集团军必须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拟定了战备输送计划和各种保障计划,进行紧急补充和组织调整,按照中央军委的时间表,兵员的补充必须在一周之内完全,十天内完成装备的调整和补充。在短暂的休整之中成都军区迅速从预备役人员和新兵之中抽调兵员15000余人补充入第13集团军之中基本补齐了缺额,配备、充实了各类技术骨干。

    而在装备方面,由于成都军区的防区包括中印、中越两个方向,而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完全不同,作为军区面向两个方向预备队的第13集团军装备配置一直都比较麻烦。中越边境战区属于热带亚热带丛林和山地,不适合大规模的装甲坦克部队的机动;而中印边境,除边界上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外,山里山外都是高寒地带,虽地处高原,相对海拔却也大多是平地,适宜机械化部队的行动。所以当接到中央军委入藏作战的指令之后,李光汉少将需要着手准备的是并不是如何减少部队的重型装备,而是将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的全副家当运上高原,赶赴战区。

    也许是太多的传说使这片土地变得神秘,也许是太高的海拔使这片土地变得遥远。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西藏,这片地处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总是和神秘、遥远、艰险等等让人望而生畏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对于中国陆军而言,既然连遥远的异域都可以征服,那么在自己的国土之上他们更可以随心所欲的出现在任何地方。对于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而言,遥远的西藏更并非是不可征服的天域。

    不过谈到大军入藏,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新近建成的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总长1956公里,其中新近建成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穿越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达4300米。在以前,驻藏部队的人员和物资进出西藏主要依赖公路和航空,但公路运输周期长、风险大,航空运输则成本高。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对外贸易运输成本降低了70%,在为了众多入藏的游客提供了方便之余,更在国防领域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按照西方军事观察员的推算青藏铁路可以使中国政府每年向西藏运送超过500万吨的物资,更可以在一个月内运送多达12个以上的陆军轻装步兵师。

    当然,从纯军事角度来说,这也是并非是夸大其词的。中国陆军的一个轻装步兵师,战斗病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合计在1。5万人左右,总装备重量,一般不超过1。5万吨;集结部署期间每天消耗的物资一般不超过400吨,作战期间每天消耗的物资大约在800-1000吨,按年运送500万吨物资算,每天运送1。3万吨,以青藏铁路每天对开平行能力20对,22节每节60吨物资、100个人计算,完全有能力完成上述的要求。而且在战争状态下运输能力会提高近一倍,当然不只是铁路运输,还有空运和公路运输,所以迅速部署12个陆军师甚至并不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不过乘坐着舒适的火车进入西藏并非是每一个中国陆军士兵都可以享受到了厚待,在众多重型装备将利用重庆到西宁的铁路线运低本次高原作战的后勤中转站—西宁,再利用青藏铁路开赴拉萨之外,李光汉少将下令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的一线步兵分队均利用川藏一线的公路入藏。

    自古以来中国内陆进入西藏便有两条主干道,一条是北线,也就是经青海进入西藏,从青海入藏的两条路,一条是青藏线,严格意义上应该是指109国道中西宁到拉萨路段,其中西宁至格尔木路段782公里,格尔木至拉萨段1160公里。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最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另一条是青康线,也就是与文成公主的故事紧密相连的唐蕃古道。唐蕃古道就是1300多年前唐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那条大道。藏族称其为“迎佛路”这条大道的起点是唐朝古都长安。不过今天这条古道的起点已经转移到了青海的西宁。从西宁出发走214国道,在西藏类乌齐改走317国道至那曲,走109国道至拉萨。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