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曹操同意了郭嘉的“征预备役”一策之后,济南城的兵员持续上升,预备役不等同于郡兵,平日不需要像常驻军士那样每日两次训练,只是登记在册后,每日出操一次,耗时两个时辰,熟悉一下军器的使用和战阵的演练,剩下的时间自是该干啥干啥去不过每次出操郡府管饭,这也是那些百姓们打心底里乐意参军的原因之一。
又过了一些时日,曹操等人却发现了一个问题,这济南的的兵力不知不觉中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常驻的郡兵三千,骑兵三千(无马),预备役居然已经过万了,这样无疑是给了济南的正常开支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想想也是,一万张嘴,吃也能把人吃穷了虽然以济南城现在的税收,仅仅满足这一万余人的吃食还是没什么问题,可是,如果把这些银钱用于建设,钱能生钱啊一想到不知不觉中浪费了这么多的钱财,郭嘉难免心中郁闷。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总不能让百姓们未经操练就上战场打仗吧,郭嘉自讨自己还没有那种让人命当炮灰的觉悟,只是每次看到荀彧志才谁的跑到自己面前哭穷,郭嘉只能无奈的劝解,一个劲的跟这些财迷说好话
这些时日,唯一让郭嘉等人比较欣慰的是济南周边再无劫匪,做劫匪也是生活,当兵却能生活的更好,同样是提着脑袋玩命赚钱,谁会去选择劫匪这种风餐露宿又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
不知不觉时已入秋,糜家终于将战马分批的带回,这才让老曹的私兵们名副其实的称为了骑兵,三千骑兵,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很大的手笔了,郭嘉自讨除了少数有先天优势的豪强外,很少有人能跟老曹有一拼之力了,这骑兵统领自然落到了太史子义的身上,老典自从以压倒性的体重累趴下了两匹战马之后,彻底对骑马失去了信心,好在步足够多,老典统领郡兵觉得面子上也说的过去了,就不再嚷嚷着骑马。
有了骑兵以后,老曹跟文官们发现这生活消停了很多,府库也在渐渐充实,以上全要归功于太史慈在山东境内的表演,这骑兵在太史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了来去如风的优势,山东境内的劫匪们哪里见过这么大的阵帐?白天还好好的,晚上就发现自己的山寨已经被人包围,那些杀神们骑着战马,跑都跑不掉这仗往往没能打,劫匪们就器械投降了,不过那些骑马的兵将只要见到劫匪们不反抗,也绝不杀人,这下倒好,济南城每天涌入的战俘,这些时日下来也不知不觉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这济南看样子已经发展饱和了郭嘉看着这城区内人满为患,心中喜忧参半,人多固然是好事,但是人多了也乱啊于是扩大地盘又成了现下的重中之重,郭嘉寻思着是不是想办法再让老曹爬的高点,现在一个小小的济南,聚集着如此多的人口兵马,明显的资源浪费了
于是郭嘉跟曹操商量了一阵,连忙修书一封,向王允说明了现在济南的状况,并恳请王老头在朝中多方奔走让老曹升官,这样万一真到了大将军和宦官弄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老曹也有勤王的资本。也许是大将军和宦官们的问题愈演愈烈,矛盾过于集中,王允没费多少力气,便帮老曹求得青州州牧一职,并嘱咐郭嘉到时候真的到了事情无可回转的时候,一定同老曹一起出师勤王。郭嘉看到王允的回书,无可奈何的苦笑了起来,自己的目的是先帮老曹成为一方诸侯,勤王?到时候自然是会去的,只不过很可能会演变成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已
“恭喜孟德了”天使刚走,郭嘉等人便上前道贺,郭嘉一边恭贺,一边还在小声嘀咕“孟德现在已经算是孔北海的顶头上司了,借的粮食是不是可以不用还了啊”“咱现在又不是没粮草,看你那小肚鸡肠的样”荀彧没好气的白了郭嘉一眼,郭嘉只得连连讪笑。
“是啊,孔文举仁厚之人,前些日子多亏文举借粮,奉孝莫要如此小气”曹操说完,众人同时大笑起来。
不过现在这山东诸地基本上已经都归老曹管了,前一阶段又基本上肃清了属地劫匪,这样子更是方便管制,只不过老曹等人的办公地点要迁到临淄了,这倒让众人十分不舍,济南是大家费尽心思才发展成现在这幅发达的模样,临淄虽然地广,却也经历了战乱,百废待兴,少不得一番重建。
“不知齐时都城现今已经是何等样貌”对于迁徙,老曹倒首先感慨起来。
“先不管临淄啥样,孟德是不是该给咱们这帮苦力个官做做”郭嘉说完笑了起来“孟德你现在也就是个光杆州牧,啥主簿,啥校尉的官你也有资格封了,俺老郭也不是个官迷,随便给个来耍耍”
“可是”曹操心中还有顾虑,荀彧等听了郭嘉的话,倒是稍微明白了一些郭嘉的意思,现在众人和老曹的关系只是好友,政令行使起来名不正言不顺的,看来还是奉孝想的比较周全。
曹操话音未落,就看到郭嘉等人同时躬身笑道:“拜见主公”
曹操看着众人盛意拳拳的样子,也无法拂了众人之意,只得笑道:“咱们名义上上下之分,实际上是朋友之意,操在此先谢谢大家无怨无悔的帮助了,为了大汉,曹某定然竭尽全力,将青州治理好,今后还要劳烦众位”
“主公,你这可就见外了啊”郭嘉说完,众人又是一阵嬉笑,郭嘉心道,终于把老曹扶正了,不过历史已经完全告别了原来的轨迹,曹操这一辈子,可没领过青州牧,这以后的日子,一定更好玩了
“那就先这样吧,大家先散了,各自回去收拾行装,济南就劳烦仲德和子义了”曹操说完,发现自己还是不很适应州牧的身份,脸色微红了起来。
“遵命”众人神色肃穆,齐齐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