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唐朝诗仙李白的一首诗,二十字便道尽了黄山的美与奇,黄山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及冬雪闻名于世,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黄山留下流传百世的诗词,可以说,黄山之上处处是古迹,步步留名句。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而黄山之上,却是一片浩瀚的云海,自古黄山云成海,峰为体,云为衣,一年四季云海变幻莫测,人登于峰顶之上,顿时便有“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
黄山诸峰中,以莲花峰为第一高峰,莲花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宛如初绽之莲。我们现在正自莲花岭朝峰顶攀上,所走这段路又叫莲花梗,沿途美景无数,其中便有飞龙松、倒挂松等黄山名松可堪观看,自然,我们这趟黄山之行却不是为旅游赏山而来,而是跟着前方那一袭灰袍前往中土禅宗圣地普世禅院。
我想不到这中土正道的中流砥柱普世禅院却是置身于这天下第一山之间,正奇怪怎么这千百年来竟然没有被普通人发现之际,我们三人业已来到莲花峰顶,莲花峰绝顶处方圆丈余,置身峰顶,遥望四方,只见那千峰竟秀,万壑生烟,适时晴空万里,东天目、西庐山、北九华尽收眼底,但看来看去,我却看不到禅院所在。
正自奇怪间,空虚微笑道:“敝院藏于群山万壑之中,王先生不用费心观看,在这里可是看不见的。”
我听得老脸一红,只得以手挠头,干笑几声,再看小夏低首浅笑,顿觉自己这面子算是丢到家了。
空虚灰袍一摆,便领着我们下山,但这下山之路却不是普通游客所走的下山路线,而是从另一侧下山,这山路全无阶梯,只有一些突兀的怪石作为落脚点,即使以我现在功夫,也走得胆战心惊,那山风徐徐吹来,人在风中走,若不降低重心的话,怕是一个大风便将你刮了去。
好不容易来到半山腰,我见此处怪石林立,满眼皆松,却似无路,谁料空虚带着我们绕到一株数人合抱的古松之后,却现出一条凉风习习的山道来,那山道在古松之后,为这巨大的松树和枝叶所掩盖,若不是有心之人,还真想不到这半山绝路还有这么一条山道。
沿着这条山道,我们拾级而下,却是一步步通往莲花峰的山体之内,石道越到后来越宽畅,过得百级之后,已经能够容下五人并肩而走的宽度,且到后来,这前方强光渐现,却似这山体之中另有乾坤。
下得石阶,出得山道,我的眼前豁然开朗,只见这莲花峰体之间竟是中空,整个中空的山体呈圆锥状,在那最高之处,有天光射入,照得其间如同白昼,但见一座禅院在山体的一边依壁而建,而一条十余丈宽的石阶自禅院之上一直延伸到我们脚下,石阶青绿处处,不知已经经历了多少岁月,我看着石阶古寺,那一刹那,仿似时光倒流,在我某一个轮回的前世中,我着长衫布衣,遍历艰辛只为觐见这心中的一方净土,那石那山,那寺那楼,竟是如此的熟悉。
直到一声悠扬的钟声响起,我才如梦初醒,却觉泪以湿襟,还好小夏也为禅院所吸引,一时没有发现我的失态,我连忙擦去脸上湿泪,只听身后的空虚说道。
“走吧,宗主以钟鸣之,已是等候我们多时了。”
上得石阶,平台之旁立有一碑,上书“普世渡人”四字古隶,我轻触石碑,冰凉湿润的感觉传入掌间,再看不远处那白墙褐瓦,一种庄严静穆之感油然而生。
呀的一声,那落漆斑斑的暗红山门被推了开来,一个中年和尚缓步而出,空虚马上迎来,恭声说道:“静慧师伯。”
中年和尚面目悲慈,他从宽大的袖袍中伸出一掌按在空虚肩上:“回来啦,孩子,这入世一行可有收获。”
空虚点头说道:“入世一行,空虚获益良多。”
“如此甚好。”静彗和尚又看向了我们:“贵宾驾临,静慧有失远迎了。”
他和十向我们低颂一声佛号,我和小夏也赶忙回以一礼,只听静慧说道:“空虚,带你这两位朋友前往大殿吧,宗主已经在那里等着你们了。”
空虚双手合十朝静慧施了一礼,便领着我们走入院中,一路朝大雄宝殿走去,只见寺院中僧舍处处,石台亭楼穿插其间,一路所见的僧人有的正打扫着寺院,有的则坐于石台之上默读书典,但这些人的修为都不在空虚之下,自他们身边经过时,我都会感应到一股股如山如岳般的深厚佛力。
来到大雄宝殿前,大殿之门洞开,一老僧的背景跌坐在一片蒲团之上,面向大日如来金像,我看着他的背影,却暗觉惊心,这老僧人坐在这儿,我却感觉不到他的一丝气息,这个老人在我的眼中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