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研究所的项目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今天第二更。唔,又从新书榜上掉下来了

    “如果我所料不错,研究所和红岸基地所研究的项目,是地外生命,对么?”面对老者的坦诚,秦风第一次说出自己的猜测。

    姜海国眼中露出欣赏的神色,点了点头,道:“不错,对于地外生命,或者通俗一点说外星人的研究,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虚无缥缈的么?所以说,这特勤三处看似权力极大,保密级别极高,实际上也不过是个清水衙门罢了,也怪不得那帮小崽子耐不住性子变得急功近利起来。这次能捕获母体,怕是红岸成立这几十年来最大的成就了,你弄死了那玩意儿,也难怪小段要和你急!别说是他,就是红岸基地的老好人楚云也第一次对你的不公待遇表示沉默了。”

    接下来,老人开始简洁而缓慢地诉说关于研究所,关于红岸基地以及那个母体的一切

    红岸基地是五十年代末成立的,当时正值冷战时期,又是空间探索刚刚兴起的阶段,美苏两大级强国除了在军备上互相竞争外,对于外太空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歇过,也就在那个时候,美苏两国都接受到一些有着奇特波长的电波信号,这些波长的频率明显不是自然产生的,而唯一的解释,就是一直只存在争论中的地外生命,尤其是地外智慧生命肯定存在。

    两国的科学家都花费了数年的时间在对那些电波的破译上,可是最终得到的信息都极少,只能初步估测那是一种求救信号。能在宇宙中航行的地外生命,其文明程度肯定比地球人高上几百甚至几千上万年,而他们在面对外部的敌人时依然不得不向宇宙其他文明送求救信号,那侵略者的实力或者说文明程度到底高到怎样一个可怕的程度?

    正因为如此,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向公众隐瞒这件事,只是私下成立了相应的部门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苏联方面是由克格勃的一个下属分支机构领导进行,而美国所成立的就是民间已经有所传言的53区。

    鉴于华夏国处于美苏冷战之外的第三世界,当时又和两国关系都不和睦,因此即使是在经济极端苦难的情况下,国家还是咬牙成立相应的部门“红岸”一开始红岸只是由几个无线电专家和天体科学家构成,条件十分简陋,研究成果有相当有限。

    直到8o年代国家经济日渐好转,手头资金宽裕了,对于红岸的投入也随着经济的展日渐加大,慢慢的把红岸建成了西南地区一个规模庞大的综合性科研基地。

    随着掌握资料的深入,基地的重要性也日益显得重要,尤其是近几年信号破译技术的展,各国从那些特定波长中截获的信息越来越多,取得的进展也越来越大,都不同程度地掌握了部分时代科技。而特勤三处的成立,一是为了严守机密,二是为了保证红岸基地的安全,三则是为了防止外国间谍对基地的窥视和觊觎。

    研究所的全称确切地应该是“绿柳”研究所,一方面说明是和红岸相对应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核心研究人员人是国内最知名的绿杨和柳馨两位教授。如果说红岸更多的是做基础的理论性研究,那么绿杨研究所则是在应用层面上将破译的信号变成有可能实现的现实科技产品,不过限于目前的技术实力和工业基础,这些科技产品都只能在实验室内少量生产,还无法大规模的装备。不仅是华夏国,就算是科技实力群的美欧各国,同样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黄瑞所在的特种作战师,正是保卫绿杨研究所最重要的力量,能被安排到这个位置,除了他本身的优秀外,更多的是家族的背后的力量。毕竟地外生命的研究虽然在短期内看不到太多的收益,可是从长期来讲,那将是未来科技最大的出路。能成为保卫研究所的军事力量,也就有更多的机会第一时间装备那些现实的科技武器,就算只是功能不完善的残次品,也比其他部队使用的制式武器要先进十倍。

    母体,作为近年来由红岸基地从那些信息中破译而得来的基因编码,又由绿杨研究所根据一块陨石碎片中所含的单细胞微生物作为载体培养而来,是日渐陷入停顿的地外科技研究的重担方向之一。

    由于母体的分殖细胞培养出的基液有大幅增强士兵体质以及能快愈合伤口的能力,对于母体的研究,已经是红岸和绿杨的重中之重。半个月前母体神秘地从绿杨研究所中逃逸,谁也不曾料想到,他竟然会跑到离研究所几百公里外的梓川,更不幸的是被秦风击杀吸收,其间的经历别说是基地的科学家不可置信,就连姜海国这个见惯了风浪的军人也感觉诧异。母体为什么会去那个小县城,难道说是隐藏着什么秘密?可是这几天在梓川的全面勘测却没有现什么异状,而唯一的线索,就在亲手杀了母体的秦风身上。

    可惜秦风实际上继承的母体的力量虽然远老者甚至是那些科学家的想象,但是那奇特的隐匿能力更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