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如其名,住在这儿的村民,大多是祖上那一辈开始就有亲戚关系。都是“温”姓一支的后代。
温芝芝的父亲叫温国强,母亲是邻村的,叫刘翠。
两人算是村里勤勤恳恳,老实人的典范。
温芝芝不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不过却是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
这里重男轻女的观念,让女娃娃读书的现象越来越少。
不过,自从温芝芝考了出去,去县里读初中、省内最好的市里读高中,隔几年才回一趟家,气质越发不一样。
村民们对于“女娃就该少读书”的观念有了一些改变。
“读书有用”的人,也学着让自家的女儿去读个初中高中。
“读书无用”的人,让孩子上完小学,就抓回来做农活,到了十五六岁就嫁到别人家,换一笔彩礼钱,一辈子也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温芝芝的爸爸虽然支持女儿读书,但是对于她要当老师、要回来教书育人的想法一直很反感。他觉得我含辛茹苦把你送到城里去读书,就是想让你在城里出人头地的,你要回来,当初辛辛苦苦考出去又是何必。
所以,大学时,温芝芝提出这个想法后,温爸爸就硬脾气上来了,硬是和女儿僵持着关系。
甚至说出了“我只给学费、基本的饭钱,其他的生活费靠你自己想办法”这样的无情的话语。
温爸爸一直以为女儿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没想到,她一直硬气到了大学毕业。
只不过,幸好,这些年,村里的小学快办不下去了,也不打算请老师。镇上的中学和市里的重点高中,竞争也很激烈,温家没有门路和人脉,温芝芝也一直无法回来报效家乡。
温爸爸不喜欢女儿回家,想让她做个城里人。
但是这些年,随着温芝芝工作,两父女的关系还是好了不少。
温妈妈倒是想女儿,不过也只是在电话里多关心几句。把孩子拘在家里干嘛呢,当然还是外面的世界好!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温芝芝一年难得回乡一趟。村里很多别村嫁过来的媳妇或者小孩子,就不怎么认识温芝芝,只是对于“温芝芝”这三个字有所耳闻。
毕竟这是村里老师和读书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名字。
村口的大车,究竟来意如何。
大家都不得而知。
当那个漂亮的女人吐完了之后,帅气的男人才发觉不远处有一群人在张望。
“芝芝,你确定这儿就是温家村了吧?”孟清扬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嗯,就是这里。村里有些巷子很窄,车子可能不好开进去。”
温芝芝靠在车边休整。
又对孟清扬说:“要不,我给我爸妈打个电话吧。东西多了,不好拿进去。”
“不用,不用,怎么能麻烦叔叔阿姨过来接呢!我先把几个轻的带过去,待会儿你在家休息好了,我们再多拿几趟就是。”孟清扬未来给岳父岳母留下一个好印象,可以说时刻都在注意自己的形象。
于是,等温芝芝稍微休息了片刻,孟清扬就提着几个做工精致的大盒子跟着温芝芝往温家走去。
路上,温芝芝给自己爸爸妈妈打了一个电话。
“爸,我和清扬到了。”
“什么?你们还在地里?不是说了今天我们两个过来嘛。还去地里干嘛,多累啊。”
“哎哟,他又不是什么外人,你还讲究那些干什么。”
“好吧,你们回来别太急,小心山路太滑。我们俩在门口站一站也没什么关系的。”
“嗯嗯,我知道的。”
一通简短的电话。虽然温芝芝只说了几句话,但是孟清扬还是能猜测到,自己的岳父岳母恐怕是去地里劳作了。
“看来,我还有时间做个心理准备。”孟清扬等温芝芝挂了电话,笑着和她打趣。
温芝芝给了他一个“你无药可救”的眼神。
俊男靓女的组合,在平静的山村里投下一块石头,引发了一些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