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丁思孔去哪,于是丢给朝臣们解决。
“下一道奏章,接着念。”
“汗阿玛,广西巡抚颜敏死了。”
“颜敏在任职池州时,为政持大体,倒也是个会治理地方的好人物,朕才将他升迁至广西三年,可惜了。”康熙握着胤礽手接着批阅,死掉个地方布政使这没啥,到时候让内阁给安排举荐新人就是了。
“汗阿玛,上面写着三藩乱后广西事务繁杂,颜敏到任事必躬亲,将广西钱粮纷乱之事平息,累极呕血,仍然坚持为政,致使广西在三藩之乱平息后可以快速恢复,人任上操劳过度,死于劳案前。”
胤礽一阵唏嘘:“他是累死的,好可惜。”
康熙:“……”
康熙改了御笔朱批,写下“厚抚其家人”。
小美沮丧地蹲在一边,就这样看着这父子二人一个享受教儿子的乐趣,一个从紧张兮兮不敢乱动,到感受到火山喷发减弱而后放松下来,全神贯注投入到“新鲜事物”里。
胤礽发现看奏折真有意思,总有各种各样的新奇事情出现在奏折里,从奏折里面,仿佛能够看到外边那广博的大地上,有多少臣子在挥洒汗水、治理地方,有多少百姓在安居乐业、耕种纺织,有多少将士在抛洒热血、奋勇杀敌。
“施琅将军请奏汗阿玛招安郑经后人。”
那不是在打吗?一边打一边又请奏招抚,这个操作好奇怪。
“又有疑惑了?”康熙笑了起了:“批阅准奏,台湾位于海岸对面,大清兵力可做不到长时间过海去与之决战,如今兵力加重令施琅一再威逼,是为了迫使郑氏向大清投降。”
“之前想要绑架儿臣的也是郑氏的人吗?”
胤礽好奇问道:“他们都逃去台湾了。”
“郑氏已无回天之力,台湾必将成为大清的国土,”康熙认真道:“他想要效仿琉球与高丽成小国对大清俯首称臣纳贡,朕岂能答应?郑氏趁三藩之乱而掀起纷乱,就不是安分的,待收复台湾,朕还要派遣驻防大臣、提督、布政使、按察使前去那儿。保成,你要牢记一点,台湾必将成为大清的国土,否则东南沿海永无宁日,也极有可能成为叛贼窝点,对我国土造成巨大危害。”
“那还抚恤郑氏后人?”
“郑经已死,其晚年纵情酒色,怠闻军政,其子与其兄弟纷争不休,内斗不止,其弟杀死其子执政,另一子贪鄙懦弱,皆听命其叔,惧怕怯弱,犹如烂泥扶不上墙。招安郑氏,是因郑氏在那儿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可为大清大臣掌握那儿,至于招安的是其子还是其叔,一切由施琅决定。”
康熙嘲笑起了郑经晚年的昏庸无能:“连自己儿子都培养不好,几位兄弟为争权夺利互相残杀,最终还出现两位叔伯分庭抗礼共同执政,扶持次子的烂事儿,这也是个老糊涂了,朕幼时,郑经作为郑成功后人将台湾治理井井有条,还曾将其当做心腹大患,没想到他年老以后能昏庸成这样,倒是帮了朕不少忙。”
“保成你且记住,人不可懈怠,需居安思危,不断进取,”锐意进取的帝王说起自己为政举措来那是眉眼飞扬,犹如初打磨好的宝珠璀璨闪烁,青年雄狮力量浑厚,犹如大海一样高深的睿智,他说起未来宏图,眼中似有明光。
“朕要将这大清治理的国富兵强,做那青史留名的千古一帝。”
胤礽给面子地小海豹鼓起了掌:“汗阿玛好志向,棒棒哒!您一定要努力干活,争取干到九十岁!”
小太子激动,就给说秃噜了嘴,这就马上闭上了嘴巴,假装啥都没说。
康熙狐疑低头:“你刚才说什么?”
梁九功假装自己是与柱子融为一体的装饰,他什么都没听见,也什么都没看见。
“没什么呀,汗阿玛您快看,又有大臣死在任上啦!”
胤礽求生欲强烈,转移话题速度飞快,角度刁钻,连着给康熙翻了好几本死掉大臣的奏折。
“西安驻防大臣佛尼勒死在任上,啊,上面写着卒于军。”
佛尼勒曾为康熙征战吴三桂,剿四川、陕西、成都叛军,吴三桂,累积八十余占,战功赫赫,是治军严明的大将军,就这样死掉了,这对康熙的损失非常巨大。
“广西提督生病请求卸任养病。”
“浙江巡抚李本晟也死在了任上。”
“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年迈祈休,他七十三岁了,还生病了……”胤礽读奏本的声音微弱了下来。
“刑部尚书郭四海生重病不能来上朝。”
“吏部右侍郎杨永宁病重将亡。”
“刑部右侍郎叶方卒于任。”
“那个,汗阿玛……”胤礽真不是故意要刺激康熙的,他不过是多拿了几本奏折,谁知道这些报死讯、祈休、病重的奏章一股脑的都堆在一起了。
【当然堆到一起了,臣子们都为皇上将这些折子分类好送来的,方便皇上批阅奏折。】
胤礽小心翼翼地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感想:“汗阿玛,满朝文武老弱病残真的有点多。”
康熙的脸色黑如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