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得到英布战败的消息,不久便没了音讯,料想一定是全军覆没,两位将军也报销了。为此心中甚为不快。再接到陈余求救的声音,项羽几次要亲自带兵过河,都被范增等阻住。范增说:“英布大军渡河不久即没了消息,说明秦军在河北的力量不可低估。他们所以迟迟不愿攻下赵国,我料定有两个原因,一是引诱诸侯之兵都去救援,然后聚而歼之,这样既解决了朝廷大军四处奔波搜寻叛军攻打、目标不明、将士辛苦、劳民伤财的问题,充分发挥军队的集中优势,又能把各国之兵调离本土,削弱其固有优势,分期分批消灭其有生力量。二是我听说章邯虽然打仗很有功,但在朝廷内却受到排挤。不论是皇上还是赵高之流,都怕他功高震主,因此对前方的兵力补充和粮草供应,始终不能及时跟上。章邯不急着攻下赵国,很有可能是和朝廷上的一帮官员较劲,有意拖延战机。”
“亚父所言有理。但我军不打仗,不去赵地寻求粮食,长此下去粮草供应是个大问题。秦楚终有一战,要等待何时才可进攻?”项羽沉思半晌,有些急躁地问。
“不急,秦军和诸侯之兵都在观望,诸侯不敢与秦作战,多是畏惧。朝廷不会容忍章邯大军等待下去,一定会派员督战。他看诸侯畏惧,我不攻他,他自攻我。为此,我们可把队伍拉到黄河边上,注意观察,等他南向渡河过半,乘机进攻,一举可破。”
楚王突然驾临军营,项羽先将其安顿好,然后按接待国王的规矩带领诸将一起参拜。楚王责问道:“救赵灭秦是国之大事,宋义担任大将军,故意迁延不进,致众将怀恨,将其斩首。项大将军血气方刚,心怀仇恨,我本以为你既担重任,一定会无所畏惧,雷厉风行,很快渡过黄河,给秦军以重创,故此我在王宫日日盼着你的好消息。但你任职以后,一如宋义,月余不见行动,如此你们杀掉宋义还有什么意义?只能说是一次哗变造反!我对你们太失望了,所以要亲临军营视事,看看到底什么情况。”
不待项羽回答,范增自恃对扶立楚王有功,首先站出来回道:“自从大王决策救赵,老臣一直跟在军中。当时秦军刚刚渡河,扎根未稳,诸侯援军共同攻打,或可一举击溃。时至今日,秦军已在河北经营数月,为了供应粮草方便,甚至挖通了从黄河至巨鹿的甬道,可见防御之严密。项将军履职以来,不是没有行动,而是派了两万人的精锐之师旋风般进到巨鹿城下,但不听响就玩完了。现如让所有的楚军都不要命的去跟秦军作战,等于白白送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楚军没有了,楚国焉附?楚王焉附?责任重大,职责所系,所以项将军不能草率行动。请我王明察。”
楚王瞅了范增一眼,不满地说:“老先生不要为别人开脱,人无信不立,军无勇不胜,既已答应了救赵,去了一个宋义不见行动,换了一个项籍仍不见行动,我楚国以后在诸侯中还要不要脸?说什么楚军不存,楚国焉附?楚王焉附?我熊心能当楚王,靠的是天意,不是哪一个人的恩赐。从来都是军队依附国家国王,没听说国家国王依附军队的。纵是我楚王软蛋,要依附你们,但你们也做出一件大事,让我感到可以依附吧。秦军强大,你不去碰它,自然强大。一个陈胜能把秦朝搞得天昏地暗,你们哪一个不比陈胜强,怎么反倒畏惧起秦军来了?我看关键是对内恃强凌弱,对外贪生怕死,私心重,想让别人把天下打下了,你们去摘桃子。”
众将听楚王说得虽然难听,但话糙理不糙,一时不知如何回答。项羽自知理亏,纵心里不服,无法驳回。桓楚自上次与楚王接触后,很知他色厉内荏,因此站出来顶撞说:“这里面没有人怕死,怕死就不会把两万多人拉出去送死了,而是觉得再那样做纯粹是无谓的牺牲。项羽将军是要为楚国保存实力,而不是大王说的有私心。大王没有私心,亲自渡河去试试?大家都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