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快意恩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个小故事里的所有人物作了结案:

    看官,既然说到纪明,趁此将阴秀兰案交代完结:那戴春是个花花荡子,平日只晓得糟蹋身子,又因大暑天吃官司,日中奔走,受惊着急,一场大病死了;乌阿有后来因投亲不遇,流落异地而亡;孙婆、阴婆、秀兰,破曹州时乱中失散。城里通判、知县等官尽皆殉难。前案已完。

    在富安陷害戴春等人的过程中,高衙内曾经出来断案。他居然不能把富安教好的判词完整复述下来,洋相百出。不过这个插曲只占很小的部分,不可能是俞万春写这个小故事的主要目的。而且若要出高衙内的洋相,完全可以把断案情节放到戴全身上。投奔梁山的人是戴全,写戴全买凶杀人,高衙内、富安办案从而与之结仇,最多半回书就能叙述清楚。俞万春拉来那么一帮子人干什么?

    所以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俞万春写这个长达两回多、与主题不相干的故事干什么?引出一帮与主题不相干的人物又干什么?

    我当然无法了解俞万春的真实想法,也或者这段故事本来是后人所为。总之,由于完全脱离主题,读起来也十分的辛苦,逻辑关系好容易才弄得明白。只好静下来冥思苦想,替俞万春杜撰出一个他写这段的理由:

    水浒也好,其它古典小说也好,总少不了一些**、偷情、捉奸的成分,荡寇志也不能免俗。借描写姚莲峰画春宫图,让读者过一过干瘾,从战争中走出来轻松一下也未尝不可。

    更重要的是,这段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形象均十分的猥琐,甚至包括戴全、毛和尚和富安。回想整个事件,再联系一下水浒传的原书,就会发现其实整个故事是将阎婆惜和潘金莲事件合并后,并丑化了所有人物的形象改写而成的。也就是说,俞万春在用一种极其隐讳的手法讽刺宋江和武松。暗示了宋江和武松的所作所为,不仅可以发生在任何猥琐的人身上,而宋江和武松的所谓英雄事迹,亦不过是买凶杀人、窝顿流娼、诱奸杀奸罢了。

    宋江、林冲引军攻打曹州,作内应的戴春义友张魁居然被擒。无奈之下,只好硬攻曹州。高衙内当然龟缩城中,全仗曹州兵马都监梁横一人支持。好在张魁虽然被捉,凌振在城中仍然布好炸药,攻城混乱之际,时迁将药线点燃,城墙被轰塌、梁横自刎,梁山遂得曹州。

    林教头终于活捉了大仇人高衙内!俞万春这里用了“惨烹”一词,实际上,高衙内只挨了四刀便魂归乌有了,林冲也没有进一步折磨他的尸身。大恨已泄,做到这个地步其实就够了。对比后来的栾廷玉剐孙立,雷将们的未免心胸太狭隘、性格太残忍。俞万春更狠,不在回目中写“栾廷玉碎剐孙提辖”,却暗中下了狠手。林冲不过是逞了几刀之快,俞万春却用了“豹子头惨烹高衙内”的回目,何意?

    快意恩仇!林教头在水浒传中不能了却的心结,毕竟在荡寇志得以抒怀。俞万春下笔虽然依旧不爽,但毕竟让读者畅快了一次。

    亮相武将:

    梁横,曹州都监,使枪

    军A武S智B情B名B

    战林冲一百余合,斗林冲、刘唐、杜迁联手不倒,标准的S武力。

    高衙内(高世德),东京人

    军C武C智C情C名C

    三无产品,不作评价。

    斩将擒将记录:

    无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