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的把节最粗部分只有一根小手指粗细,陆教授有些担心:太细了,不好抓握。田川笑道:“在握把处增加一个粗一些的握把套就行了。”
田川和朱大成检查了鱼竿的调性和强度,发现这支鲫鱼竿是三七调,整体有些偏硬,可以轻松挑起一瓶500克的矿泉水,而鱼竿的自身重量只有不到140克,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玻璃钢竿子的三分之一,比市场上的高级碳素竿子也要轻不少,拿在手中轻如无物。在竞技钓中的优势会非常明显。
陆教授说:“其实从强度上来说还可以更轻,但是刚度就无法保证了。”
朱大成说道:“已经足够轻了,再轻的意义不大。”
回到陆教授的办公室,田川与陆教授当场签订了知识产权转让协议。因为最初并没有考虑程序控制的问题,田川在原来开发协议的基础上,给陆教授增加了十万元,作为软件开发费用。
中午,由田川做东,请陆教授的开发团队和朱大成吃了一顿饭,庆祝项目的成功。
饭后,朱大成邀请田川与自己合作进行高级鱼竿的生产,田川拒绝了。现在渔具生产的利润已经很难打动他了,而且他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这方面来。他甚至想在合适的情况下把手中饵料公司的股份转让出去。
听说田川有转让饵料公司股份的想法,朱大成来了兴趣。现在由于竞技钓法的发展,饵料公司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明显是一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于是询问田川的心理价位,田川说:“我一时也提不出一个合理的报价,还需要等我的团队评估后才能给出。你放心如果我有转让的想法,肯定会先和你联系的。”
两人按照先前约定的,田川以350万元的价格把陆教授开发的鱼竿缠绕生产工艺转让给了朱大成。一转手就赚了二百万元,田川的心情很好,这笔钱用作这次去美国旅游的费用足够了,肯定还有富余。
下午陪朱大成去拜访了国家钓协的几位熟人,晚上喝了一顿酒,田川第二天就和钓协的几位朋友告别,返回老家,准备去美国的事宜。
田川的车子还没有出京城,就接到了负责双河棉花实验田的叔叔田见宇的电话,棉花地里发生了虫害,是棉铃虫。现在大水刚刚过去,棉花地地势高,倒是没有受到太多的损害,但是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棉花地里的水汽被火热的太阳蒸发出来,地里热得像蒸笼一样。工人打药的时候要穿严密的防护服,根本热得受不了。昨天只打了一会药,就有两名工人中暑。
田见宇说已经通知了开发中心和安老师,暂时也没有什么办法。
田川让他先停止打药,安全第一。当即转向,向棉花地驶去。
棉花地里,粉红的花朵开的正艳,田川在地里看到,棉花植株上已经结出了少量果实,果实小小的,不少果实上有虫蛀的洞。
几个喷雾器放在地头上,工人们已经返回房间,外面实在是太热了。
田见宇迎出来,对田川说:“手工打药太危险了,而且速度也太慢。我们几个人要把这么多棉花地打一遍药,需要很长时间,恐怕到后来,不等打完药,棉花就被虫子咬得差不多了。”
田川看着一行行的棉花,忽然想到前世在网上见过的一种打药神器。用一根长长的塑料管,在上面每隔一段就安装一个向下的喷雾嘴。塑料管的一头连接在拖拉机上的打药泵上,用泵打药。为防止塑料管下沉,在管子上每隔一段就挂一个氦气球,用气球的浮力把塑料管托起来,开动拖拉机,一次就可以打完几十米宽的棉花地。
这时,研发中心负责实验田的卢俊等几个人也赶到了。田川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说了一下,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几个人当场画了结构草图,派人分别去采购需要的物品。
当天下午,大家就把这样的一套简易打药装置组装了起来,并进行了试用,经过调整后,基本达到了使用的要求。只是一时没有找到氦气,只好先用氢气代替。氢气和氦气的密度差不多,能够提供的升力也就差不多。只是氢气非常容易燃烧,比较危险。而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没有什么危险。
抢在天黑前的一个小时,大家完成了第一部分共二十多亩地的喷药作业。喷药车由三个人共同控制,一小时可以完成二十多亩地的喷药,效率比人工打药提高了好多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