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镇阳、白马卫都是坚城,城防颇是森严,若是像打西化一样,大半个月不克,可就麻烦了啊。”
“那李将军您有何妙计么?”李铭实没有什么妙计,摇了摇头,说道:“形势如此,我亦无计。”顿了顿,又对李铭诚说道,“大哥,林云鹤此计可谓良策,只是为了防止贼渠帅卜己也想到这一层,以弟愚见,不如将围镇阳以诱白马卫之援改为围白马卫以诱镇阳之援。”
堂下的一个将军奇道:“为何?围镇阳和围白马卫难道不一样么?”另一个军候说道:“不然,不然,还是以围镇阳为上。贼渠帅卜己在濮阳,若围濮阳,韩立必救,若围白马卫,卜己可不一定去救韩立啊。”帐中诸人大多点头称是,赞同先围镇阳。
李铭实说道:“白马卫兵少,若卜己不救,我军能够较快地将之攻下,若卜己救之,则我军也可半路设伏。此一举两得。”
又有人表示反对,说道:“镇阳兵多,卜己若救白马卫,派出的援军必也多,援军一多,咱们设伏的兵也就要多,而设伏的兵一多,说不定就围不住白马卫了。还是以围镇阳为上策。白马卫兵少,韩立能派出多少人去援镇阳?至多三千人。我以五千人设伏就足够了,不耽误围镇阳。”
众人意见不一,七嘴八舌,有的支持林云鹤的意见,围镇阳,也有的支持李铭实的意见,围白马卫,但说来说去,却都是在围镇阳或围白马卫上打转,李铭诚听了多时,咳嗽一声,诸人同时停下话头,直身扭脸,转目看去。帐中复归安静。
李铭诚笑道:“诸君可知围魏救赵的故事?”
帐中诸人皆是一愣,大家正在讨论是该先围镇阳,还是该先围白马卫,李铭诚却怎么突然扯到围魏救赵上去了?林云鹤乃是是饱读之士,少承家学,自知围魏救赵之典故,帐中的诸将大多也知道,但也有读书少,不知道的,因问道:“什么围魏救赵?” 李铭诚说道:“昔魏将庞涓击赵,围邯郸,齐将田忌救之,军师孙膑建言与其趋邯郸,不如击魏都大梁,魏中其计,庞涓回兵,而齐兵於半道击之,此即围魏救赵之计。……,诸君,孙膑的这条计策也可以说是围城打援的一个典范,只不过他的这个‘围大梁’是假围。
诸人齐声说道:“不错。”
“由此可见,围城打援却也不见得非要围住敌人的一座城后才能实施啊。” 众人迷惘不解,虽然听明白了李铭诚话里的意思,却不知他到底想说些什么,当下有人问道:“将军此话何意?” 李铭诚微微一笑,把自家的想法细细道出。
诸人闻言,皆大喜,更有因李铭诚此计太妙而按捺不住拍案叫绝,以致喜不自胜到抓耳挠腮者,一个个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叫绝过后,皆拜服席上,齐声说道:“将军妙策!”
林云鹤由衷赞道:“孙子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将军,你之此策便是真正的‘因敌制胜’,可谓神明。
李铭诚的计策其实说来并不高深玄妙,他只是打破了帐中诸人的思维常规,帐中诸人讨论来、讨论去,思路都局限在围“哪座城”上,是围濮阳还是围白马卫?而李铭诚却跳出了这个圈子,他哪座城也不围,他派一支别部虚张声势、大张旗鼓地装作去击白马卫,而自带主力留在韦乡。
李铭实不是说:卜己也许会看出汉兵是想要围城打援么?
那么,李铭诚带着主力留在韦乡不动,就是摆明了告诉卜己:我就是在等着你派援兵出来,我就是要围城打援,你卜己如果救白马卫,我就带主力击之,如果你不卜己不救,我就顺势打下白马卫,救或者不救全由你卜己选择。这看起来是把选择权交了出去,但实际上却是由汉兵掌握住了战场的主动权。可以预料,当李铭诚按此策行之的时候,苦恼的就该是卜己了。
李铭诚麾下猛将众多,这些将军多数都是天下能征善战的江湖道人他们都明白,为将者,“公”是将德之一,李铭诚作为主将,不能太偏向他喜欢的将校,当有战功可立的时候,也要分一些给其它的人,所以这次去击白马卫的任务他没有再交给林云鹤或者李铭诚,而是交给了许文成,并从军中抽调了一批将校,合兵五千人,而他自带余下的兵卒留在韦乡。这天晚上,商议定下了分兵后的种种细节,次日一早,许文成便就统兵出营,大张旗鼓,号称万人,前去白马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