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李信也率部追击奈比海到了燕山郡境内。尽管天策军凭借着骑兵速度快的优势把距离越拉越远,但处于震怒中的李信却没有放弃,依旧率领三万余步卒在后面吭哧吭哧地追赶着。
然而当李信追至距离燕山城百里处时,他却突然勒停了战马,并神色严峻地注视着前方的天策军。一股不祥的预感也随之在他心中升起。
李信在战场的嗅觉可谓十分灵敏,就在他注视之际,前方的天策军突然停下了步伐,并且后队变前队调整了阵型直直面向李信的大军。
更让李信惊讶的是,他隐隐看到在天策军阵列之后的不远处,有一支乌泱泱的大军,正以迅雷之势向这里赶来。
待看清这支大军纹着飞云的旗帜后,李信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因为来者正是神武军。
不多时,神武军便呼啸而至,与奈比海的天策军兵合一处。赶来增援的神武军总共两万人马,而此次他们的统兵之人便是北燕大将——凌天。
惊惧之下,李信急命前军摆开防御阵型,随后便陷入了“战与不战”的纠结之中。
而李信麾下的几名副将也早已发现了赶来增援奈比海的神武军,他们胯下的战马嘶鸣不断,显然是受到了神武军强大杀气的惊吓。他们自己也好不到哪去,个个是面色凝重,背脊发凉。
见李信默不作声,一名副将按耐不住,抱拳问道:“大将军!燕贼的神武军已赶来增援,我等该如何是好!?”
李信此刻思绪混乱,还处于矛盾和纠结之中,所以并没有任何回应。
另一名副将见状,不禁抱拳谏言道:“大将军!看这阵势,神武军恐怕不下两万人马,再加上奈比海老贼的一万多天策军,他们总兵力可是不在我军之下呀!而且他们都是骑兵,我军大多为步兵,这里又是平原地带,一旦开战,恐于我不利啊!”
李信听罢,依旧没有回应。
副将见状,继续说道:“大将军!有道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反正神武军已经引出来了,咱们还是赶紧撤吧!要是等燕贼攻过来,那可就晚了!”
话音刚落,又一名副将便大声斥道:“此言差矣!”接着就对李信抱拳谏言道:“大将军!休听他胡言乱语!眼下敌军近在咫尺,又全是骑兵,此时撤退无异于羊入虎口,任人宰割!依末将之见,我大秦锐士天下无敌,正面交战未必不是他燕贼的对手!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和燕贼战个痛快!”
李信紧锁眉心,不断在脑中琢磨着两名副将的谏言。其实,两人说的都很有道理,倘若正面与燕军硬刚,他们没有必胜的把握。可如果全军在此时撤退,燕军则必定趁势掩杀,到时候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一时之间,他也拿不定主意。
不过,燕军可不会给李信太多的思考时间,凌天此时已经看出了李信矛盾的心思。趁着李信左右摇摆之际,他立即大手一挥,下达了进攻命令!紧接着,两万神武军便挺起钢枪,齐齐出动,咆哮着杀向了秦军。
而奈比海也不甘落后,他紧随凌天之后,抽出弯刀,带着一众天策军杀奔秦军。
此刻,李信已再无犹豫的时间。面对冲锋而来的燕军,他终于下定决心,对几名副将大声吼道:“本将决意撤退!为防不测,需留一万兵力殿后!尔等谁愿担此重任!?”
几名副将闻言,皆面面相觑。他们心里很清楚,一旦选择留下,便再无生还之可能。面对着生死存亡的选择,他们不免有些犹豫。
李信见状,焦急万分。刚开始他还是希望几名副将自己做出选择,可眼看着冲锋的燕军越来越近,他便打消了原先的念头,准备亲自点将。
然而不等李信开口,一名副将便驱马上前,抱拳道:“大将军!末将愿率本部兵马留下断后!”显然,这名副将在一番斟酌之后,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李信感动不已,驱马上前,用力按住副将的肩膀,说道:“你能自告奋勇,视死如归,实为我大秦将士之楷模,本将心中甚慰!”
这名副将也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他抱拳回道:“大将军无需多言!请速速撤离!”
李信默默点了点头,接着调转马头,背对着副将说道:“记住,本将在上谷沮阳城等你。”
副将迟疑了片刻,抱拳应道:“末将明白。”
李信驱马慢行了两步,又勒停战马,背身说道:“若是等不到你,本将定会善待你的妻儿老小!”
副将听罢,立马会意。他身体颤抖不止,哽咽应道:“多谢大将军!”
李信闻言,没有回话,而是强忍着悲痛,带着一众将士策马向西而去。
那名副将在得到李信照顾家眷的承诺之后,也是化悲痛为力量,立即吩咐士卒列阵迎战。
一万秦军步卒以三千剑盾兵居前,五千长戟士居中,两千弓箭手居后,很快便结成了一个内弧形的防御阵。而在他们刚刚结好阵型之际,燕军铁骑也呼啸而至。
凌天深知秦军弧形防御阵的优势,所以并没有冲击秦军正面,而是率部朝着秦军突出的右翼奔袭。而奈比海也率部朝着秦军突出的左翼冲锋。
不多时,燕军便已冲到秦军阵前,双方随即展开激战。
不过,出乎凌天与奈比海预料的是,燕军的第一次冲锋收效并不明显。二人原以为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燕军骑兵可以用强力冲锋直接冲垮秦军两翼突出部的防线,却不成想这一波冲锋只冲杀了数百秦军剑盾兵,却并未将秦军阵型打乱。
眼见攻击只开花不结果,凌天、奈比海急忙率部脱离战斗,拉开距离,再次发起了第二刺冲锋。
秦军剑盾兵见状,立即将盾牌死死插入地面,并用肩膀顶住盾牌,齐声爆喝道:“顶住!”居中的长戟士也是爆喝一声,刺出长戟,摆出了攻击姿态。而居后的弓箭手亦纷纷张弓搭箭,瞄准了冲锋而来的燕军骑兵。
秦军这副殊死一搏的架势,比之前勇猛百倍。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们自知今日已无生还的可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