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所以为了收购成功,他什么代价都愿意出。区区提前上市损失一些市值,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facebook的上市成果,和平行时空对比一下,大致就是这样的:时间早了一年,ipo后的总市值低了25%~30%。
ipo完成后,扎克伯格在2011年三季度完成了对whatapp的收购,把那个“美版微信”拿下。这笔交易花掉了几乎相当于他整场ipo融到的钱——收购价也是180亿美金。
只不过,他没有全部给现钱,而是给了10%facebook的置换股(价值120亿美元),外加60亿美元现金。
这笔交易的规模,一点都不比顾莫杰收nhn集团小。
在后世的历史书上,2011年的互联网界,就是以顾莫杰的170亿收nhn,和扎克伯格的180亿收whatapp,而变得浓墨重彩的。
收掉whatapp后,扎克伯格到2012年年关之前,剩下的精力显然都会重点放在整合欧美的即时通讯市场方面,暂时无暇他顾。
……
这一年里,比扎克伯格还忙的大有人在。
比如中国市场上,自从年初的红包雨和移动支付场景建设概念被提出后,一贯是国内主流电商的阿狸集团自然不会放过深耕细挖的机会。
马风一边支持内部创业,一边到外面买买买整合资源。
作为支付宝副总之一的程唯,年初创立了一个名叫滴滴打车的叫车服务公司。马风对此也是持放手的态度,任由对方脱离后自行创业,只要接受阿狸的投资就行。阿狸方面经过几轮筛选,觉得这个项目还挺靠谱,推广也得力,一年里分两三轮,总共投了十几亿人民币,就弄出了两千多万高频用户量、几十万协议司机。
这期间,主要的工作量和难度自然是突破全国各大城市的出租车公司管理壁垒、拿到让司机装滴滴的行政审批权限——这种在红线内外波动的敏感行业,在创业的第一两年,所要面对的最凶狠的敌人,往往还不是同行的竞争,而是政府的监管和压制。
另一边,因为藤迅和初音的捉对厮杀,谁都没工夫顾及这个市场,所以另一个时空的恶性补贴大战也不可能爆发了,这个市场纯粹是在用便捷性获客,发展缓慢而良性。
程唯也不是完全没给直接贴钱,只不过这种贴钱往往是技术性的——因为此前的打车服务对于“是否完成当次载客”的评估,需要经过一个出租车公司层面的结款中介,所以很多司机不愿意用电子支付——
客户用电子支付的话,钱不是直接打到司机帐号里,有个时间差。而收现金的话,现金是直接攥在手里的,比较有安全感,不用到出租车公司账户上过一道手续。
滴滴打车磕磕绊绊运营了一个季度左右的时候、也就是下半年刚开始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程唯便开始了“延时补贴”的策略以拉拢全国各大加盟城市的出租车司机。
给了补贴之后,客户在支付宝上付款后,滴滴app直接往司机支付宝里打钱,等到出租车公司系统里的钱到账之后,再还给滴滴。
这种招数对于支付宝系出身的创业者很容易想到。因为在用支付宝买东西时,如果支付宝内存的现钱不够、要临时从网银往支付宝里转账时,银行方面出钱是有延时的。有时候卡住了,用户体验很差。
但淘宝卖家几乎没有遇到过因为买家网银卡了而晚收到钱的情况,这时候就是因为支付宝方面提前贴钱了,如果买家的网银没到帐,支付宝公司先拿自己的钱付给卖家。
(注:这里指卖家临时从网银付款后马上确认收货的情况。如果是还要等物流的那种情况,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因为等到货送到钱肯定先到了。而出租车付钱因为不存在物流,所以理论上也不存在“从付款到确认付款”之间的时间差,这时候网银或者出租车公司那种中间审核的延时,就会造成很恶劣的用户体验。哪个卖家都不愿意收钱之后钱不能瞬间落尽兜里。)
程唯创业之前本身就是支付宝的副总,自然而然想到了贴钱给司机腾挪的做法。渐渐地,这种做法演变成给司机每完成一单直接净贴几块钱的做法。
换句话说,如今这个世界,打车公司的贴钱政策演变成了只给司机贴钱,不给用户贴钱的模式,也就没有演变成彻底的烧钱大战。
除了滴滴打车的程唯之外,阿狸的马风还疯狂打造各种移动支付环境。
刚刚以pc端订外卖起家的“饿了么”,被作为第二梯队填补了进来,也拿了几个亿的融资,开始走“给小饭店老板贴钱、不给食客贴钱”的模式,先把商家拼命拉进圈子里来。
阿狸运营系骨干甘佳伟受命打入的美团网,更是这种“补商家不补消费者”模式的最铁杆执行者。甘佳伟在阿狸的b2c模式中管了11年的扫楼地推,无非原先是扫办公楼让中小企业加盟阿狸巴巴,现在改成扫各大超市、shopping-mall,让各路商户加盟团购。手段完全如出一辙。
仅仅一年,马风已经把移动支付场景的b端资源拉拢得七七八八,整合到了支付宝的圈子里面。而c端的庞大群体,马风暂时还没想到,也没这个钱去经营。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深化程度,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