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他娘的··”
八月如期而至。
东线,小胡子大军依旧势如破竹,闪电战把大胡子脸都冲歪了。
对此,鬼子心情复杂。
盟友大胜是好事,北方局势就会放松,关东军压力骤减,虽然本来就降低了很多,但会更加进一步降低,可以抽调更多的力量南下。
但战斗中,闪电战表现出来的威力,让鬼子目瞪口呆。
太猛了吧!
坦克原来这么强的么?
于是他们就想到了,在冀南地区以西,在太行山区,在太岳山区的五百多辆敌人坦克。
如果对面每个月有五百多辆坦克的八路军也坦克一拥而上冲过来,别说冀南地区,甚至连华北地区都要全部丢失。
毕竟八月初,对面又展示了五百多辆坦克。
这一次,不仅仅刊登在报纸上,甚至还举行了五百多辆坦克的阅兵式,五百多辆坦克浩浩荡荡的开过去,全世界都震惊了。
很显然,
土八路不仅仅坦克越来越多了,还解决了坦克车组数量问题。
这次别说岗村宁次,甚至连鬼子大本营都开始慌了。
鬼子高层不在乎前线伤亡,
帝国本土就有七千万人口,这里还不包括国外的侨民,以及满洲三省,如果全部算上,帝国总人口是超过八千万的。
民国人口只比帝国多五倍多而已,没有六倍。
只要帝国胜利,损失个千万人口也没啥。
所以,鬼子高层很默契的达成一致,即便在华北地区损失百万部队,也要扛住,他们离不开每个月数亿美元的外来资金。
但如果土八路几百辆坦克一起冲出来,华北方面军肯定挡不住,
即便能挡住,也损失超过帝国接受范围。
怎么办?
如果敌人坦克一拥而上,该怎么办?
鬼子上下慌得不行,但太岳山区的部队们,以及一大堆旅长团长们,却是很开心。
八月份,坦克数量依旧是五百辆,比七月份不多不少。
但额外的玩具。
是的,玩具,有不少。
十辆虎式坦克,十辆豹式坦克,以及,五辆KV2坦克。
虎式大家都很熟悉了,
这玩意作为集群进攻坦克不适合,但非常作为部队伴随坦克,天生的移动碉堡,太适合了,火力强,装甲厚,速度也还行。
豹式大家第一次看到,但测试之后,大家发现,豹式比谢尔曼更加优秀。
而且优秀的多。
机动性,火力,装甲,火控系统,都远强于谢尔曼,惟一可惜的是四十四吨的重量,根据地道路不适合,以及坑爹的后勤要求。
交错负重轮实在是太难维修了。
再加上谢尔曼足够用了,大家虽然可惜,但也仅仅是可惜。
留下几辆交给后方研究后,多余的五辆准备给泽县以南的772团,如今的772团,是全军坦克战术的实验团。
测试各种坦克战术,所以坦克损失相对较多。
让众人惊叹的是最后五个怪物。
小小的地盘,加上巨大的炮塔。
是的!
巨大的炮塔。
真的就是,炮塔比地盘更大了。
“得多大口径?”
旅长忍不住爆粗口。
鬼子的豆丁是47毫米主炮,谢尔曼是76毫米主炮,虎式坦克是88毫米,在旅长的推测中,接下来的坦克,可能是100毫米,或者是105毫米。
但眼前巨大的炮管,旅长一眼看去,就知道绝对不止105口径,甚至120也不止。
因为炮口比部队里的120迫击炮口径更大。
“152。”
李云龙吐出一个数字。
“152?”
“1521
“152啊1
最后,旅长依旧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重复吐出了这个口径。
“152啊1
一瞬间,包括老总在内,所有人都看着这一辆垃圾坦克。
机动性差。
机体失衡。
故障率极高。
装甲也不如虎王。
是一辆不折不扣的垃圾。
但如果算上这一门巨大的152口径主炮,那么,都堪比步兵的机动性,超高的故障率,容易倾倒的机体,都不是问题。
大就是美。
多就是好。
鬼子所谓重炮旅团,让部队不敢深入集群进攻,挡住部队前进的就是华北方面军的三个重炮旅团,五十多门150口径的火炮。
当这些火炮,是很难移动的,转移阵地,甚至需要小时的准备工作,六个小时起步,移动也十分困难。
而自家的这种坦克、
是可以随时机动的。
“什么时候上战场?”
旅长深吸一口气。
“下周。”
回答旅长的师部参谋长。
“好。”
说这个话的是老总,声音洪亮:
“到时候,我们去观摩观摩。”
“一起去。”
师长,旅长齐齐应声。
152啊!
他们要看一看,152口径的坦克火炮,有机动性的一门152榴弹炮,鬼子要怎么挡。
···
“观摩团什么时候出发?”
与此同时。
石门。
岗村宁次问出了这个问题。
前线局势越发严峻,
土八路坦克越来越多,优秀的坦克车组越来越多,一个数据就能说明问题——七月末梢,除了山崎大队外,其余的蝗军大队,基本上都要付出一百二十人玉碎,才能击毁一辆敌人的坦克。
很显然,敌人的坦克战术也进步了,而且比蝗军的反坦克战术进步更快。
倒是能理解。
所谓战术,就是一支部队对武器装备,和地形地势等的利用。
蝗军能用的武器就这些。
连反坦克火炮都没有几门。
更不上很正常。
所以岗村宁次迫不及待的推动观摩团计划,在无力改变武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力图通过战术进步,降低伤亡。
“下周出发。”
小松参谋长回答。
“下周。”
岗村宁次松了一口气。 下周。
很快了。
抽调一百多个中队长,大队长,其中还包括几个少将,对前线指挥压力很大,一周时间已经很快了。
···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