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同志严正言辞的驳斥。那与其因粮尽崩盘,不如归附到袁绍那儿,情绪低落的曹操可能想就这么着吧。
可这样曹操手下另一个大谋,程昱同志又不同意了。把他的雄辩口才又对准曹操,说,将军你现在是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了吧,但怎么着也不应该做这种决定呀。袁绍是有吞并天下之心,可是谋略不足,不可能实现理想,你怎么能甘愿屈于这种人手下呢?我们现在还有甄城、范城和东阿三个基地和几万兵马,以将军你的武功谋略,加上荀彧和我的辅佐,克服困难肯定能够完成霸业,希望将军谨慎考虑!
此时的曹操,简直就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可牛人就是牛人,处在这样的困境当中,曹操同志硬是咬牙忍了下来。最后还是荀彧同志有计谋,让曹操出兵于周边四方游略,掠夺那些黄巾复起的山贼鼠盗,曹操亲自领军,几次大胜而归,抢回一些金银粮食。
然而,这么做也只是老鼠娶媳妇——小打小闹,只能解决一时燃眉之急,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袁绍却又突然发了善心,让冀州的各大商户筹集了三十万石粮草,给曹操送了过去。
得到这个消息的马超,立时对袁绍刮目相看。加之上次袁绍不计前嫌,与徐州刘备交好之事,马超发现,他可能对历史上那个‘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袁绍,存在很大的误解。
此刻不说其他,单说袁绍这次可以在向曹操讨要人质不成的情况下,仍旧出兵粮资助曹操之事,就足以让马超摆脱历史对袁绍无能的定义。
显而易见,曹操现在虽然已经渐渐脱离了袁绍的控制,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但对于袁绍来讲,曹操再怎么也说,也是倾向自己的人。留曹操在兖州,完全替袁绍阻住了袁术和吕布的兵锋,使得袁绍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征伐公孙瓒和黑山军。这样的地缘和外界诸侯优势,对袁绍来讲,是得大于失的。
从这一点上来讲,袁绍至少是一个很有远见和果断决策之人。至于之前勒索曹操人质之事,虽然有些下成,但在马超看来,若是他处在袁绍的位置,也会这样做的——至少,曹操现在看起来就是一棵快要枯死的枣树,有枣没枣打三竿总是应该的。打出枣、坑出曹操家眷,是袁绍蒙住了曹操,讨了便宜;打不出枣儿,那也无伤大雅,反正曹操就是肉盾,他总不能让曹操这个时候就挂了。
而由此也可以看出,史书上对袁绍‘贪名好脸’的评价,也是不恰当的:在足够的利益面前,袁绍完全可以撕破脸皮,露出他熊熊的诸侯野望,根本不怕世人说他‘趁火打劫’。
得出这样认识的马超,除了略微的震惊之外,心中还有一丝丝的庆幸:幸好自己这个时候就看破了袁绍的真面目。否则,日后与袁绍对敌之时,再盲目自大,那岂不是悔之晚矣?
由此,马超便将自己之前拟定好离间之计,悄悄做了一些变动:除了让那位高富帅兄弟再当一次搅屎棍之外,他更是让暗影将冀州袁绍那块儿,也同兖州那大粪池子连起来,一起混搅个天翻地覆........
所以,休假在家的李梓豪接到了马超的飞鸽传书,而慕远峰和唐小米,也再混入甄家之后,制造了那一场火烧粮仓的悬案。
而现在看来,袁绍、刘协、曹操三家,纵然可能知晓他们中计,但在人性自私的驱使下,他们也不得不开始做出保护自己的措施了。至少,袁绍再度向曹操讨要人质,且还是专门针对那位‘大汉天子’,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刘协绝不会被袁绍绑架为人质,而曹操更不可能放弃手中这张王牌。这样看来,三家至少要折腾到彻底撕破脸的地步才会罢休。”轻磕着案桌,马超推理着三家的走势,最后脸色不禁欣然起来:“如此看来,这段时机,正是我入徐州联合刘备的最佳契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