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兰天真地以为,林燕语读中文系,将来必定会成为大作家和大诗人。林燕语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说中文系学生做文学评论还可以,要想写出优秀的诗歌与小说,没有非凡天分或深厚阅历是不行的。本市高校学生中,诗歌水平最高的不是中文系,而是物理系的王贵生。
王贵生,my God ,我们校的海潮文学社新任社长。沈青差点惊叫。
是他,林燕语说,我也是王贵生的崇拜者,读他的诗,你会很明显地感觉到,诗歌作品里到处浸透着寒气逼人的超脱和冷峻,这是朦胧诗所没有的。
林燕语所说的王贵生,一九六五年生人,从小在河北农村长大,怀着满腔热忱投身于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与探索,追求永恒的理想信念跃然纸上,蓝天和土地构成了他博大无边的宇宙空间,青纱帐里炊烟袅袅,白洋淀上芦苇荡漾,好一派华北大地风光旖旎的景象。不仅如此,王贵生笔下的文字,还散射出惊世骇俗而又绚烂多彩的灵光,摒弃浪漫派的矫揉造作,嘲笑现代主义的故作深沉,逐渐构成新生代诗人颠覆传统,独辟蹊径的清新风格。
肖蓉评点道,三年前,好像是一场激烈的高校诗歌辩论会,有人别出心裁,把王贵生这些非常另类的才俊称为第三代诗人。
第三代诗人,这可是个新名词啊,不同于解放后打上意识形态烙印的第一代;也不同于忧国忧民、锋芒毕露,号称朦胧派的第二代;这所谓的第三代,大多六零年后出生,当他们迈向青年的那一刻,面对西方各种思潮的不断冲击,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和传统理念,在不同程度上被淡化,浮现在眼前的五彩缤纷,有时会让人目不暇接,也有时会让人晕头转向。困扰在他们灵魂深处的疑问和焦灼,转化成文字就变得格外扭曲,甚至费解。这批曾沐浴在朦胧诗歌太阳下的年轻人,并不满足前辈创造好的丰功伟绩,他们团结一致,决心用一种更加怪异的结构,更加独特的意象,更加务实的精神探索,来重新定义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复杂的人间社会。
燕语你说,王贵生的诗歌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沈青手支着腮帮,认真问道。
林燕语思考片刻后,不紧不慢说,让别人去讴歌英雄和战争吧,我却爱上了这一片静谧的橡树林。
肖蓉心领神会,笑着说,看来今晚所有的一切都属于伯利亚西餐厅,燕语把俄国大诗人的名句搬上来了。
是啊,英雄和战争属于上一代人,我们的第三代诗人推崇的是平民。当一切为政治服务的岁月成为遥远的过去,质朴无华的寻常百姓生活,犹如潺潺的小桥流水,撩拨起人们心头无限的遐思与唱晚。王贵生和他的新生代同行,远离目空一切的附庸风雅,用贴近世俗的平民心态来洞穿人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