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
清朝康熙年间,忠若虚任余姚县令。他一天到晚坐在官府大堂上,开门听理诉讼,到了半夜也不休息。无论事情大小,倘若有所冤屈,都可起诉。一经起诉,就立即判断是非曲直,从不积压案件。
一天傍晚,一个中年人来控告其子不孝。忠若虚马上升堂,一审问,得知父子两代都是以皮匠为业。根据父亲控诉,儿子不守本分,家里常常缺米少柴,而他游荡无度,如果教训他,他就更加无法无天。忠若虚闻听原由,不禁心中有可数,便慢慢地说:“你们父子俩吃过晚饭没有?”父子俩都回答说:“没有。”于是忠若虚就吩咐每人给钱200文,很关心地说:“拿去,吃了饭再听审。”于是父子俩都出去了。
到了夜里二更天,忠知县突然宣布继续审案。忠知县先把父亲叫到堂上问道:“这位父亲,200文你用去多少?”中年人回答道:“还剩30文。”忠知县疑惑地又问道:“现在菜很便宜,你只吃一碗饭,为何只剩30文?”中年人叩头说道:“我有久治不愈的老毛病,饭后要吸一口鸦片烟,需用一钱左右,也在这里面开支了。”接着忠知县又传儿子上堂,问道:“200文你用去多少?”儿子回答道:“我只用去了30文,还有170文。”忠知县又是疑惑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节俭呢?”儿子非常淡然地回答道;“饭是饱肚子的,既然吃饱了就不用再花钱了。”
询问完了儿子,忠若虚己经全都明白了,于是他就对父亲说;“我已考察到你们父子来打官司的情由了。你的儿子只是一个皮匠,整天忙碌不停,还不足以供应你的需求,因此你就告他不守本分。现在本应惩罚你谎骗之罪,只是当你儿子的面给父亲用刑,你的儿子必不忍心,我也不忍心这样做。你立即回去,妥善处理好父子关系,努力做一个好老百姓。”父亲听了这段话,感动得抱着儿子哭泣起来,叩头拜谢而去。
那忠知县凭什么断定是其父诬告其子的呢?
博物断案——
忠若虚拿出200文钱,让父子二人出去吃饭,就是在测试父子二人平时的生活作风。如果吃饭用的银子多,说明他们平时生活浪费;吃饭用的银子少,说明他们平时生活节俭。父子两人的用钱多少,一下子便可知道控告的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