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溪村。
“这位大娘, 你的情况不严重,拿着这个方子去前头抓药, 吃上三天,应该就能有所好转了……”
诊所一间内室的门打开,冯翊翎着一位走路一瘸一拐的老大娘出来。
正准备回去接诊下一个病人,转头碰上了正好从隔壁走出来的白承业。
冯翊有气无力的打了个招呼,“白医生……”
看着这个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的年轻医生一脸颓废的模样,白承业也觉得有些好笑, “冯医生,你这是……怎么了?”
冯翊也是叹了口气, “我明明只是过来和苏医生讨教一下医术的,怎么糊里糊涂的……就成了这里的坐诊大夫了呢?”
“要知道, 多少人有名的中医馆请我过去坐诊,我都没同意。现在居然在这么个乡村小诊所……”
冯翊的话没说完,白承业也忍不住笑了。
毕竟当时,他是亲眼看见苏夏怎么忽悠冯翊让他成了这里的坐诊大夫的。
要说年轻人啊, 就是经不住激!
那天冯翊跟着苏夏他们的车来到了桃溪村。
先是去了民宿住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就巴巴的跑到了诊所找苏夏, 说要跟苏夏比一下医术。
苏夏也没拒绝。
正好那个时候手头上有个病人,犯了偏头痛, 正等着苏夏诊治。
苏夏就指着那位病人道, “那我们就以这个病人为案例,讨论了一下各自的治疗方案。”
“没问题!“冯翊一口答应,捋起袖子就要去给人把脉,把人家病人吓了一跳。
后来听了苏夏的解释, 又听冯翊说自己是德惠堂的中医,才让病人稍稍放下心。
没多久,冯翊就给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案。
针对偏头痛,苏夏和冯翊的主要方法都是采用针灸,只不过施针的方案略有不同。
两人相互交换了一下施针方案,发现各有各的独到之处,算是……不相上下吧!
最后让病人来选用谁的方案,那个病人是专门是来找苏夏看病的,自然还是让苏夏给她针灸了。
这么一场小小的比试,最后还是平手,冯翊自然是并不满意的。
嘴里嚷着“平局不行”,冯翊就要找苏夏继续比试。
然后被苏夏一口拒绝了。
“为什么?”冯翊觉得苏夏变得也太快了,头一场自己说比一比她一口就答应了,这会儿怎么又拒绝了?
苏夏也不多做解释,直接就打开电脑,给他看排了一长串的每日预约人数,“冯翊,不是我不可能跟你比,但是你看看我这预约的人数,从今天豆排到月末了!我忙成这样,实在没时间和你好好比一比啊!”
冯翊又说不用刻意比拼,像刚才一样找一个病人然后他们相互比试一下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就可以了。
但是这样一个病人过来,苏夏看一遍,冯翊再看一遍,两人得出治疗方案之后可能还会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的修修改改,实在太浪费时间了。
这样自从白承业来了之后原本增加到的每天六十个病患,根本看不完。
苏夏就跟风雨提议,“要不这样,我们各自在不同的房间坐诊,看多少病人,病人的情况、治疗方案都记录下来。”
“等到今天诊所休息的时候,我们相互之间交换医案,看能不能在对方医案的基础上提出更适合的方案。”
冯翊一心只想和苏夏比试一下,觉得这个方法可行,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然后就被套牢了。
要说冯翊也是家学渊源,他的医术水平比起一些比他大十几二十岁的中医也是不差的。
但是比起开了挂的苏夏,还是差了点火候。
连续好几天。
苏夏和冯翊相互之间交换医案。
每回冯翊内心的弹幕都是“这个可以啊!”“哦~~原来还可以靠这个判断病症!”“嘶——这个我怎么没想到呢?”………
而等到从苏夏那里收回自己的医案,总是会在上面看到一些新的改进方案,看的冯翊觉得羞愧的同时,也为学到了新的东西而高兴。
苏夏虽然没说要教他什么。
但是光看苏夏的医案还有自己被苏夏修改过的医案,就已经让冯翊受益匪浅了。
几次三番下来,每回都能学到新东西,冯翊就有点不太想走了。
并且他还不死心,还想找机会继续和苏夏比——心里知道自己输了是一回事儿,比不比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旺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胜负欲,终究是把冯翊留在了这个他自己不怎么看得上的小诊所。
估计在很长也都按时间内——至少在摸清楚苏夏的水平之前,冯翊是走不了了。
冯翊也是正常坐诊了半个月之后才有点意识到自己似乎是走进了圈套,所以这会儿还有点蔫儿。
但是要说让他在选择一次,知道和苏夏交流医案心得能让自己的医术迅速进步,他肯定还是会踏进这个陷阱。
冯翊有气无力的和白承业聊了几句,就看到苏夏从另一个房间出来了。
冯翊立马瞪圆了眼睛凑上去,“苏医生,我刚刚碰到一个少见的病例,你帮忙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不错的治疗方案。”
白承业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摇了摇头,虽然是被套路进来的,但是小年轻显然乐在其中。
并且,能够和苏医生探讨医术,想来也是受益匪浅。
想了想,白承业自己也凑了上去。
别看他这个年纪了,想要让自己的医术更进一步的心还是有的。
***
另一边,调查组那头。
也很快查到了“表哥”的详细身份。
“狗哥”的表哥名字叫做陈世博,今年三十四岁。
说起来,陈世博还是个高材生,是龙城大学化学系毕业的。
因着在校期间成绩很不错,常年都是奖学金的获得者。陈世博后来读了研究生就进入了他导师的研究所继续研究学习。
原本也是一场师生共事的佳话。
但是隔了一两年,却闹出一件事儿来。
陈世博的导师黄咏在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是有关于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这种材料可用于航天、汽车等多方面,并且价格比现有的材料要便宜。
一篇论文一出来,研究所就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有不少投资公司找过来有意向和黄咏进行合作。
一时间,黄咏名声大噪。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同样也是黄咏的学生找到了记者,声称自己才是那种新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