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夜雨似乎永无休止,滴滴答答,不急不躁,永不疲倦。
饭后,森川回到办公室等待着古屋的归来。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时至晚间八点。
相较于南京冬夜的雨,森川的心情却无半点耐心,他反复在房间中来回踱步,不时来到窗前,将目光投向憩庐的大门,期望着古屋能够很快现身。
从业二十多年来,他森川从未这样心浮气躁过。
其实,此时的森川,更希望看到的是古屋从松井石根处带回的那份《大公报》,他迫切想了解的是《大公报》上到底刊登了什么,以至于惊扰到了天皇,并导致处变不惊的松井将军如此寝食难安,一改往昔对他温文尔雅的礼遇!
尽管森川提前电告了武内二郎,提出今夜突审火石的要求,但这两件事更让森川坐立不安的是前者。
从火石身上找到突破口,只是时间问题,虽然可能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则再难的局面他都有办法破解,可是,文化掠夺的泄密事件,由于舆情的沸腾,快速侦破此案却一下子显得十分迫切,且在这样一个冬雨淅淅沥沥的夜晚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天皇一个交待。
总算看到了两束汽车大灯的刺眼光芒穿透氤氲的雾气。
一辆轿车疾驰而至,在憩庐大门口戛然而止。
古屋杏子从车上匆匆走下,纤细的身影一转眼闪进了大门内。
很快,敲门声响起。
森川已经等在门后,敲门声一起,他就拉开了房门。
古屋闪身进来,她的手上拿着一只文件袋。
森川迅速接过文件袋,屁股刚刚粘上沙发,手已经将里面的报纸抽出。
一份昨天的《大公报》,头版头条,图文并茂!
文件袋中还有一物,乃是天皇给松井石根的译电。
森川先看电报,内容触目惊心,让他无地自容。
古屋已悄悄站在森川的身后,森川抬头看了她一眼,将译电稿递给古屋,古屋马上低头凝看。
森川这才徐徐将报纸展开,放在沙发前的茶几上。
这篇报道,由五幅硕大的照片和一小段文字组成,此外,每张照片下还配有点题的文字。
先看第一幅照片,是一张远景照片,照片的视角居高临下,一栋楼房的空地上,停着一辆军用卡车,土黄色的车身,车的右前方插着一面帝国的太阳旗,五六名帝国士兵正在往车厢里搬运整箱整箱的图书,在车头的不远处,是一扇铁门,铁门的上方是铁结构的门脸,上面焊着五个大字,依稀可辨:金陵图书馆。铁门两侧,是持枪警戒的帝国士兵。铁门外紧临一条马路,路两边是粗壮的法国梧桐树,树叶已然凋敝。
这张照片详实地记录了所发生的事件事件参与者:日本士兵;发生地:南京城的金陵图书馆;时间:树叶凋落的冬天;事件:搬运金陵图书馆的图书证据确凿,让人百口莫辩,难怪舆论会一边倒,也难怪天皇会用“南京事件,震惊国际,舆论哗然,责难潮涌,声讨甚嚣,昔日盟友,弃之若履,帝国何以立威?”这样严厉的措辞来抒怀心中的愤懑!
接下来的其它照片,则是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强化这一事实。
此时的古屋已阅过译电稿,正探着脑袋和森川一道看着这篇报道。
“你的,过来坐下。”森川将身子侧了侧,给古屋让出一块空地。
古屋的目光一直不离开报纸,并以那份报纸为中心,绕到沙发另一侧,缓缓坐下。
“你有什么看法?”森川将报纸推到古屋的面前。
古屋将报纸摆正,认真地研读着。
好一会儿,古屋才抬头说道:“从这些照片的拍摄角度看,照片拍摄者应是进入到图书馆内部大楼,而且是站在楼上。”
“还有吗?”森川继续问道。
古屋又思索了片刻,道:“这个人如果不是偷偷潜入,那么必定通过了我们的岗哨检查,假如是后者,那很显然是我们内部人干的。”
森川未马上表态,他一手按着古屋的肩膀,慢慢站起,离开沙发低头在房间里来回走了一圈,又在古屋的对面站定。
“这件事就交由你来办吧!”
古屋点了点头。
“你从明天起,把手头的所有工作都放下,全力侦破此案!”
古屋并未正襟危坐回复“是”,依旧继续点头。刚刚森川撑着她的身体站起,表现出十分亲昵地样子,她古屋也就没必要太过严肃,毕竟房间里只有他们二人。
“我明天给宪兵司令部去电,你会同宪兵司令部特高课田中多江一起侦办!”森川又开始踱步,很快转过身子又道:“我给你一个破案思路!”
“将军请说。”古屋这才坐正了身子。
“你了解一下,是哪支部队具体经手金陵图书馆的搬运工作,查出具体时间;调查一下在搬运期间进出图书馆的外来人员,重点查进入图书馆大楼的人员,一个也不要放过!另外,你到图书馆实地勘察一下,依据报纸上的照片,找到拍摄角度,查明拍摄地点!”
“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