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七章 梦 想 成 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谏官胡英元从朱熹的奏折中,看出了问题。这焕章阁待制只是个虚职,表明官方承认其文学水平达到一个等级,并无实际作用,不用到焕章阁坐班,只是在发给俸禄时,增加一些补贴。朱熹不经商不做生意,也没有什么雄厚的家资,即使写了几本书,也没有什么稿费,就是给学徒讲学,收一点报酬,也不至于连朝廷发给的薪资都不要。他写奏折的真正目的,不在于辞官。

    仔细一推敲,他的这个奏折有两层含意:其一,对朝廷对他的处理以及批评道学,间接表示不满,换言之,他反对批评他一向竭力维护鼓吹的道学;其二,他朱熹现在过得自由自在,不要朝廷给他的俸禄,他照样通过讲学,过着逍遥富足的日子,门庭若市,趋之若鹜。这些都说明一点,朝廷对道学的批评力度还不够,未触及其痛处。

    亲者痛,仇者快。反之亦然。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胡英元怎么也难以忘记当年所受的屈辱。

    胡是孝宗即位的第二年中进士的,在州县任职,几年后,因经煜堂的推荐而入朝,在为母亲守制期间,也是闲的无聊,前往建阳拜访朱熹,一是朱熹的名气大,与吏部尚书赵汝愚交好,想得到他的亲睐,当然能向赵尚书推荐,那就再好不过了。二来,也想见识一下朱熹的学识,如若得到朱熹赏识,拜他为师,也未尝不可。

    为了给朱熹留下好的印象,他也做了些功夫,比如认真研读了《大学章句》,给朱熹带去当地最好的香菇和柑桔。从他家庆元松源到建阳考亭,有三百多里路,虽然不用步行,但也很辛苦。

    不想,见了朱熹以后,大失所望。尽管他穿的是便服,但和那些白衣书生迥然不同,献上土特产以后,也未另眼相看。胡英元几次想与他单独交谈,而朱熹总能找到理由推托。还让他和那些白衣学子一道吃脱栗米饭,住集体宿舍,闻人家的臭脚丫。

    胡十分懊悔此次建阳之行,论年龄,朱熹比他大不了几岁,论职级,他胡应元守制前,任司农寺主薄,从七品,而朱熹呢,之前,最高官职,也不过是浙东常平,从六品,但是京官与地方官是有区别的。堂堂七品来拜访你,是给你面子,抬举你,不料,你却视之为普通的青年学子,连个客套话都没有,不是目中无人、有眼无珠么。

    到了第三天,胡应元愤恨而去。到驿站,要求驿卒用小船送他回松源。驿卒告诉他,这艘小船,已经有人预订了,要送叶正则大人回金华。一问,叶明天才能到,而船在两天前让朱熹给订好了。他如果要坐船,只能再等五天。又是朱熹,胡应元压住心头的怒火,只得骑上驿站的快马,一路狂奔而去。

    胡正言前往都堂,拜见韩太尉,将他对朱熹奏折的看法和盘托出,韩侂胄颇为认同:

    有道理,我也在想,这个老家伙为何突然上了这么一道折子,原来是向我们示威,我们也要采取行动,给他点颜色看看。

    对,决不能轻而易举地就此罢休。不过,太尉,你看,有皇上的那道诏令,事情可不好办哪。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