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那是很没有办法的事情,晋国确确实实是学习齐国才崛起,后来晋悼公还学齐桓公搞“九合诸侯”这一伟业。干都干了,怎么还能不让别人说?变成齐人爱怎么说就那么说,晋人用入侵找齐人出气。
智瑶安静听阚止讲历史小故事,一副你爱说就说,我随便听听的态度。
到后来,阚止搞得自己很没趣,干脆问道:“不知足下邀止前来,有何事相告?”
称呼“足下”不算蔑称,只是阚止这么称呼带着一点个人情绪了。
阚止对智瑶的称呼可以是“世子”,也能称呼官职“下军将”,只是称呼官职要带上国家的前缀。
智瑶确认阚止废话讲完,大概内心也很尴尬,也就说道:“今次邀足下前来,乃为公子壬所提借兵一事。”
话是那么好,实际上公子壬一来年纪很小,再来就是手中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实力。他被推举将要即位成为齐君,真正的话事人却是齐国的一些公族。
拿阚止来说,他其实也是一个被齐国公族推出来的人物,有点意思的是他跟公子壬早就认识,并且两个人的私交还非常不错。
阚止听到智瑶可算拿出肉戏,不由精神一振。
“智氏自是有兵可借,不知齐国以何报我?”智瑶问道。
阚止答道:“必当结草以报!”
这话让智瑶有点愣神。
成语“结草衔环”中的“结草”是晋人给诸夏的贡献,主角是魏氏的魏颗;“衔环”的主角杨震则是要到东汉才出生了。
所以了,结草衔环这个成语现在还不完整,阚止用“结草”来回应智瑶,了解成语背景故事会觉得有点荒谬。
不是其它,智氏一直在入侵齐国,算是齐国的仇人,绝没有什么恩情。
结果阚止要“结草”想报?岂不是智氏入侵齐国变成了一种施恩了???
智瑶猜测阚止不该是不学无术的人。
那么,阚止用“结草”这个词就显得很有意思了。
“田乞弑君,想必《齐太史》便是如此记载?”智瑶说的《齐太史》就是齐国的史书。
这本《齐太史》中属于姜姓吕氏的篇章被修改了不少,乃至于进行了删减。
阚止答道:“正是。”
还是那一句话,不要小看当今史官的节操,他们负责记载历史,只会去记录发生的,不添加自己的猜测,也不去管那件“事实”为什么会发生。
比如说,崔杼因为被戴了绿帽子而弑君,跟史官讲道理,史官还是只记载崔杼弑君的事实;然后,崔杼以理据争说先被戴绿帽子才杀死齐庄公,至少应该把事情的缘由记录进去,遭到史官的拒绝,崔杼杀了一个又一个史官,还是没有能够有所改变。
而崔杼因为戴绿帽子而弑君这件事情,还是鲁国太史听说了在《春秋》上面给进行的记录,后人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戴绿帽”也就成了男人的耻辱。
当然了,关于“戴绿帽”是网络时代的彻底流传开,往前的年代知道的人并不多,历朝历代也就不以为戴上绿色的帽子有什么不对劲。
跟崔杼弑君一样,田乞被记载为弑君了。
可是,齐国的史官一样没有记录详细过程,单纯记载结果而已。
智瑶提出要地盘的话题。
阚止可不敢答应下来,提出以其它方面来进行补偿,其中包括承诺公子壬统治下的齐国会作为智氏最忠实的盟友。
那样的话,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偏偏智瑶后面邀请史官过来。
阚止见到有史官在场可不敢再随意说话。
智瑶为什么要邀请史官在场?他就是想玩手段,却是不想留下什么口舌之患。
“智氏出兵可也。”智瑶说道。
阚止大喜,谨慎地看了一眼在场的史官,询问智氏有什么要求。
智瑶却是说道:“齐国现无君主在位?此事可随后再谈。”
为了这么一两句话,搞出邀请史官来记录的场面,着实是把阚止给闹湖涂了。
阚止不懂的是智瑶就想历史明确记录这一两句话。
到时候,史书上会明明白白记载是齐国的阚止代表公子壬邀请智氏出兵齐国,往后智氏在齐国的军事行动就有了法统上的支持。
不要小看这一点,没有这一点智氏干什么事情都存在争议,有了这一点,后面再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代会定义为齐国的国策失误,有什么下场属于咎由自取。
------题外话------
有点赶,错别字后面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