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直接交易粮食,不管是不是运回国,起码是拥有了粮食贸易的主动权。
但嘉谷并购高鸿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成功的几率不高。
此前嘉谷在美国遭遇到的舆论恶评和打压,都被进出口银行看在眼里。在那种形势下,任嘉谷再有雄心壮志,进出口银行也不看好嘉谷在美的并购成功率。
但就在宣总经理的合作意向慢慢倾向于旺达集团之时,美国的新消息传来,嘉谷面临的舆论形势大变,以及嘉谷金融部在大宗期货市场上斩获不菲。
没说的,评估报告重做。
舆论形势的突变,以及可能超过十亿美元的金融市场获利,足以改变颠覆整个评估报告。
这一次,宣总经理得到了不太一样的结论。
“嘉吉等美国本土粮商欢迎中国同行的竞争?这是在开玩笑吗?美国人什么时候会这么好心了?”翻着最新的评估报告,他匪夷所思地问道。
秘书小声地回答:“听说嘉谷在美国的公关卓有成效,美国本土粮商大多对嘉谷并购高鸿不反感。”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秘书感到为难了。事实上,进出口银行也不知道嘉谷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只是通过某些渠道,得知嘉谷在美国本土获得相当大的支持,并在与岛国丸红商社的直接竞争中取得了较明显的上风。
宣总经理也不指望秘书给出答案,他直接翻到结论:“所以,就凭这一点,评估组就认为嘉谷海外并购的风险低于旺达集团?”
刚说完,他就意识到自己问了一句蠢话。
那么恶劣的舆论形势,嘉谷都能悄无声息地翻身了,难道还不能说明嘉谷在美国的影响力?
虽然不太明白这种影响力是怎么产生的,但足以让进出口银行调高了对嘉谷并购的预期。
银行对于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评估,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方法,就是看企业在收购之前是否真的有长远经营的打算,是否真的做好了整合准备。
嘉谷的表现,表明了其不但有了完整的设想,甚至都不止是想法,可以称得上完整的行动方案了。
一旦嘉谷的海外并购风险评估低于旺达集团,营收和利润均远逊于嘉谷的旺达几乎是毫无优势。
这让宣总经理的心已经无限倾向于嘉谷了。
他摆手让秘书出去,就抱着评估报告,去跟银行其他高层开会讨论了。
集思广益的结果也很符合预期,进出口银行将优先为嘉谷对美国高鸿的并购提供金融支持。
开完会回到办公室后,宣总经理马上打电话联系嘉谷的总经理王昱业:“王总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银行同意了为你们的并购提供资金支持。”
“宣总。”电话里王昱业的声音似乎有些朦胧:“非常感谢贵行的青睐,但是,我们又有了新的资金来源,现在正在设计新的整体融资方案……”
宣总经理握着手机愣住了,这一刻,他的内心在咆哮:是谁,是谁抢走了我的嘉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