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9章 一“豆”成名(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各位,这里就是‘嘉豆13号’的主产区了……”嘉谷实验室大佬陈建章,带着浩浩荡荡的一行外国代表团,做起了参观访问之事。

    这一次的大豆参观代表团的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庞大。

    自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正式公布中国大豆产量预测报告后,申请前来嘉谷考察的团队络绎不绝。烦不胜烦的嘉谷实验室干脆组织了一次集体参观活动。

    于是,世界农民组织一行三十余人,主要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专家,出现在了东北黑省的大豆主产区。

    站在田间,微风拂面,他们望着如海洋一般金灿灿的大豆田,目光烁烁。

    秋收的季节将至,大豆也渐渐成熟。广袤的农田中,地上布置着传感器,天上盘旋着无人飞机,它们把土壤中的水分、农作物的长势、病虫害等数据传输到嘉谷的数据中心,随时进入联合收割状态。

    “上帝,中国人的大豆生产水平,已经这么高了吗?”

    “肯定是向我们展示最好的一面啊。”

    “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国内也能达到这个水平,我关心的是中国人的产量是不是真的。”

    “对,产量才是重点。每公顷6吨啊,中国人放了一个响炮。”

    “难以置信。”

    开始是几个人的低声议论,渐渐地变成了一群人的讨论。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实在是此事太过于惊人,以至于大家的问题迭出。

    说实话,要不是中国官方说的,而且中国人大大方方地开放参观,他们是不信的。

    身为各国顶尖的农业专家,他们最基础的能力,就是判断一个作物研究方向,多久能够看到曙光,多久能看到结果。

    当然,这样的判断肯定是不准确的,但也是有一定的区间的。

    譬如小麦从亩产300公斤提升到400公斤,应该在五年以上;大豆从亩产200公斤提升到300公斤,至少也应该在十年以上……

    这只是举个例子,但这样的判断不是开玩笑的。

    一间实验室要不要花费几千万美元,加入到这样的竞争当中去,往往就是依照这样的判断来做决定的:大豆的增产突破快不过十年去,依据本实验室的能力,我们有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间完成该项目,加入相关竞争有一定的胜率,可以考虑加入竞争。

    但嘉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大豆增产的研究突破,那就意味着全世界其他参与类似项目的实验室,全部大亏特亏了。

    中国人突破了,而且还是超出他们目标的突破,敢情他们此前都在白费工夫了?还有,后面的研究还要不要继续,怎么继续下去?

    想想都觉得残忍。

    然而,科研世界就是这么残忍的,觉得残忍的都死在茫茫竞争中了,活下来的,也就只能咬牙坚持。

    美国大豆育种学家潘德尔就正在承受这种残忍。

    大豆高产研究本就是一个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