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亲,也就是送出公主换来和平的政策,这在华夏历史上并不少见,然而宋朝却从来没有与少数民族政权进行和亲,基本上持拒绝和亲的态度,并提出“和亲辱国”的看法。
宋朝强烈的民族偏见、理学思想的影响、雄厚的经济基础、“内重外轻”的军事政策、皇室与“将门”的普遍通婚都成为了宋朝拒绝和亲的主要因素。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宋有钱,所以一般都用岁币来解决问题。
如果说给镇南国岁币一事,王黼还有几分把握的话,那么将一位大宋帝姬嫁给李南,他的心里就一点底都没有了。
见到王黼呆立原地不言不语,李南不悦的拂袖说道:“怎么?不行?那就算了。”
“且慢!”事到如今,王黼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应道:“王爷的两个条件,微臣都已经知晓了,希望您稍安勿躁,待我将此事禀告圣上定夺。”
“有京杭运河在,荆湖到东京城往返一次大约三个月,希望你们快些定夺,否则就不要怪本王去洞庭湖吃鱼了!”
撂下了一句带有威胁性的话语,五十头战象各分两边,李南乘坐的那头象王进入阵中,战象群冲着南方疾奔而去。
李南离去之后,刚才还能凭着一股勇气支撑的王黼,顿时如同泄了气的皮球般,萎靡的坐在了地上。
由于李南给出的时间并不多,因此王黼也不敢耽搁,连忙率领亲兵日夜兼程的北返,向徽宗赵佶汇报这次的和谈内容。
就在王黼急着返回东京城的时候,在金国的再三催促下,宋徽宗征调了五万西军精锐和东京城驻扎的十万禁军开始了北伐。
在江南打了大败仗的童贯,或许因为跟徽宗赵佶感情深厚,或许是因为他给其他重臣贿赂的缘故,或许因为他是太监的缘故,所以依旧没有失去圣眷。
童贯成为了河北、河东路宣抚使;而开府仪同三司蔡攸为宣抚副使,这两位便率领着十五万大军攻向了辽国。
在宋徽宗赵佶和童贯等人的心目中,此时的辽朝五京之地已经被金国打下了四处,只剩下了南京,辽国皇帝天祚帝已经被金兵追的生死不知,天祚帝的堂叔耶律淳在南京登基,整个辽国可谓是群龙无首乱成一团,只要大宋十五万大军一到,到时候整个辽国就会不战而降。
临出征时,徽宗赵佶志得意满地嘱咐童贯和蔡攸:“如燕人悦而取之,因复旧疆土,上也;耶律淳纳款称藩,次也;燕人未服按兵巡边,下也。”
在宋国君臣看来,燕云十六州乃是手到擒来之物,但事实并非如此。
五月,但童贯和蔡攸率领着十五万北伐大军抵达了前线高阳关,见到了在此地的河朔驻军。
在兵部的记载中,河北四路应该有兵力30万1千,其中有禁军14.5万,厢军1.1万,乡兵14.5万,但实际上连十五万都没有。
童贯也是在西军待过多年,知道吃空饷乃是常情,但是这些河北驻军不但数量不够,而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之须用百无一有,城戍守御之物悉皆无备,松弛得不成样子的。
整个宋辽的边境线上,像样的城池根本就没有,就连朝廷以前花费了不少银钱和精力修筑的塘泊防线,也早就成了一堆枯河烂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