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没上台之前的智罃提出争霸策略,上台后搞东搞西,独独没将疲楚之策玩出什么花样。
结果现在智罃已经退了,他曾经提出来的策略被拿出来成了一种“反面教材”似得警告。
士匄和士鲂都表达了反对拉拢陈国的态度,使得国君越加坚定接下来要干的一件事情必须干成。
国君看向了魏琦和解朔。
晋国之前有两个阵营,以智罃为首的智氏、范氏和韩氏联盟,阴氏、魏氏和解氏组成抵抗同盟。
现在智罃退下,韩厥也表露退意,不代表智氏、范氏和韩氏的联盟瓦解,只是接下来的事态发展肯定会起到新的变化。
国君需要魏琦出来表达不同意见。
魏琦没让国君失望,说道:“如今乃是我盼局势有变,岂可顾忌太多?”
先不说楚国搞陈国是不是在布局,楚国的“交际圈子”出现状况是一种事实。
如果晋国心怀顾虑采取坐视态度,是不是会失去很多机会?
可是问题又兜转回来,要是楚国故意给晋国挖坑,跳进去会增加未知风险。
中行偃以中立的态度说道:“中原未稳,南方有变,如何处之?”
这个也是国君不能忽视的问题。
晋国只有稳住中原各国才能全力跟楚国展开较量,千万不要国内到处失火,中原各国也没臣服晋国,头铁地要跑去跟楚国一较高低。
那么,晋国内部会搞幺蛾子吗?国君有过很认真的思考,认为出现大乱的可能性没有,各家族因为利益产生的冲突需要进行破解。
国君决定先解决一个难题,说道:“襄公设六卿将三军……”
一大串历史被提出来,讲了晋国为什么会设立“常务卿大夫”,过程中为什么增设“常务卿大夫”的位置,一度有十二位“常务卿大夫”,后来又减少到八位“常务卿大夫”。
大家一开始听得比较迷糊,后来渐渐搞懂国君是个什么意思了。
国君有了下一批“常务卿大夫”的人选名单,只是事情好像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
果然,就听国君说道:“我之处境难也。卿大夫近来多变,亦有难履卿大夫之务实。”
从晋景公开始到晋厉公两代,晋国的“常务卿大夫”走马观灯在换,并且每一次出现卿位变动都是血腥味十足。
前来宫城的卿大夫脸色开始变了。
就当下而言,不管是增加“常务卿大夫”的数量或是减少,对他们这些在职的“常务卿大夫”都不是好事。
毕竟,他们是利益既得者,出现任何变动都代表一次新的利益变更。
其中以解朔感到最为紧张。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解氏可以说是晋国“常务卿大夫”中最弱的那个,增加新的“常务卿大夫”比解氏弱,他们又无法从中得到什么好处;一旦国君要削减“常务卿大夫”的数量,解氏绝对是要挨刀的那个。
站在大殿一侧的赵武脸色非常复杂。他已经从国君那里事先得到消息,晋国在接下来会恢复“六卿制度”,只是不知道谁将失去卿位。
按照实情和需要,解氏肯定是会被裁撤,理由都是现成的。
解氏作为卿位家族却无力履行义务和责任。
只是一旦解氏被裁撤掉,晋国又只设立六个卿位,赵武目前顶上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要不然,裁撤掉一个没有卿位家族该有实力的解氏,顶上一个咬牙最多能出兵两个“师”的赵氏,根本不符合国君去掉“杂质”存留“精华”的操作。
国君抛出话题却没有给予答案,他让众“卿”回家好好想一想,再来是需要等吕武回国到“新田”,一些议题才能正式开始谈。
在一个月后,也就是初雪开始下没多久,吕武带着该上缴国家的战利品来到“新田”郊外。
他讶异地发现来迎接的“卿”和贵族有点多,国君的弟弟杨干也出现在迎接的队伍之中。
这种欢迎当然不是什么正式的礼节,西征归来的军队连走“棘门”解散的仪式都不需要举行。
西征只是吕武带着魏氏一块去干私活而已,给国家分一份纯粹是国家承担着“后盾”的角色,其余人要是敢开口讨要点什么,吕武就要用拿看乞丐的态度去对待了。
中小贵族欢迎时讲了该恭喜或恭维的话,随后各自散去。
杨干本来要继续跟着,却是被中行偃赶走。
事先已经收到一些消息的吕武看到这阵仗,知道接下来就是众“卿”找个地方,开一场闭门会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