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放弃报考技术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放弃报考技术员

    79年9月,总公司机关开始进行文化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次技术职称评定,我在计划处参加政治学习讨论的时候,就听很多人都在议论,关于技术职称评定的事情。当初的政策界限划分的程度,还是相当模糊的。我看见我们计划处的不少老职工,都在准备资料。忙着复习应考。那个时候,职称与工资还没有挂起钩。记得当时,我们计划处里就有好几个是有技术职称的,工资也不高。所以,有没有职称。开始我还真没有想那么多。只要是工资不少我的就行。

    我当时发现,文化大革命以前就在机关工作的很多人就没有技术职称。包括我们合同预算科的牟实均和郑洪礼,他们都没有技术职称。听说这一次,能解决一批。能解决多少,怎么样画杠子。政策还不明朗。据说当时的政策是不拘一格,只要能完成文化考试经过考核成绩合格,都可以评定。我也想着去报名考试。不知道能不能行。试试再说。反正这是第一次职称评定考试,应考的又不是我一个人,整个机关大概有两三百人要参加考试,就是考不上也不丢人。

    我一点儿也没犹豫,找到五冶总公司机关的技术职称考评委员会,拿来了一套报考技术员的试题。把考试题那回到办公室,我大致浏览了一下。看样子不太难。虽然说我是一个初中生,但是我经过机修厂721工人大学的学习,对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和三角函数之类的数学题,完全可能做得下来。还有那两道微积分方面的题。初看一下,也可以做得出来。我开始踌躇满志地跃跃而试了。

    文化考核的重点是数学。试题我在家里就开始复习。说是复习也好,考试也行。反正那时候的考试,机关大楼里没有那么大的考场,所以就在考题的难度上加大了。实行的是开卷考试。在哪儿做都行。反正到了规定而时间,必须交卷。如果交不出来,就作为弃权。

    文化考核的试题,我下班以后回到家里,翻阅着我在机修厂721工人大学的作业本和教科书,几天以后。就做完了文化考核的考题,交上去了。没过几天,五冶总公司直属机关技术职称考评委员会,就给我发了一个通知。说是我的文化考核的考题过关了。

    文化考核过关了,这对我简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再接再厉。我又开始做专业技术考核题。我翻开试卷,一道一道题,认认真真地做答案。一丝不苟地忙着答题。好在当时的专业考试属于开卷考试,我在哪儿做试题都无所谓,关键的关键是要按时交卷并且能通过专业答辩。

    我研究过,这次专业考试题,有这么一个特点,大概五冶总公司直属机关里的土建工程专业的人占大多数,所以考题基本上都是以结构力学为重点的。这份考卷里的试题,有80%以上都是结构力学的。要求计算剪切力,计算扭矩等。还有就是画出几段悬臂梁的受剪力图,并配置相应的钢筋主筋和箍筋。好在我前两年在机修厂的721工人大学,学过一些皮毛基础知识。马马虎虎地做过一些习题。

    我在做试题的那段时间,机关的走廊里,经常传播者不少关于职称评定方面的消息。很多人在说:这次的重点主要是解决文化大革命以前入厂的中专生。我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就是个初67级的初中生,不是中专生。而且在67年以前,我们还没有进厂。这一次肯定不在考虑之列。

    还有更多的人说,这次是解决技术职称。所为技术职称,就是指的是做技术工作的。不是做施工技术的,这次不再评定的范围。暂不考虑评定条件。反正是风声一阵紧过一阵。我也感觉到:这次能评定的希望是越来越渺茫了。不过。我还没有最后死心,考试题我还在继续坚持做。

    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里上班,忙里偷闲地做着专业试题。机关技术职称考评委员会的一个主任委员,在我们合同预算科的办公室门口站了一会,他大概是看到我正在做考试题,便径直走到我的办公桌前,他语气平和地就对我说:“这次解决技术职称,主要是针对66年到76年的十年内,文化大革命期间,应该晋升职称的技术人员。小石,你是做预算工作的,预算应当属于经济类,它不属于技术类专业,再者说,文化大革命那十年,你还没有做专业技术工作,这一次不属于考核的范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