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二章合纵连横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魏国与齐国的关系由徐州相王而得到缓和,但秦国在西边却连续向魏国发起进攻,西边的西河、上郡相继落入秦国之手。魏国感到只靠本国的力量是不能抗拒秦国进攻的,于是有公孙衍发动的“五国相王”之举,企图联合三晋与燕、中山国,来抵御大国的进攻。就在五国相王的当年(公元前323年),楚国就向魏国发起进攻,楚将昭阳在襄陵打败魏军,夺去8个邑。“五国相王”可称为公孙衍的一次“合纵”运动,但仍敌不过楚国,因此魏惠王对“合纵”政策动摇,接受了张仪“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的政策,任命张仪为相。主张联合齐、楚以抗秦的惠施被摘相印,到了楚国,后又到宋国。惠施去魏相,是张仪“连横”政策的胜利。

    魏惠王相张仪,是想利用秦国的力量对抗齐、楚的压力。张仪却是“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是要魏国投靠秦国,魏惠王当然不能就范。于是秦惠王愤而出兵攻打魏国的曲沃(今山西闻喜)、平周(今山西介休西,或说今山西灵石境)。这样,张仪的“连横政策又受到挫折。

    公孙衍是张仪的政敌,张仪在魏国推销“连横”政策,公孙衍就出来加以阻拦,派人到韩国去把张仪合秦、魏是“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魏王重用张仪是“欲得韩地”的目的告诉了韩国大臣公叔。公孙衍称,如果韩重用他公孙衍,秦、魏的交易就可以被阻止,并且可以达到“魏必图秦而弃仪、收韩而相衍”的目的。公叔认为此计很好,“因委之犀首以为功”,把国事委于公孙衍。

    秦国咄咄逼人的东进政策,令东方各国生畏,纷纷支持公孙衍的“合纵”。齐国于是“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燕、赵两国“亦以事属犀首”,接着楚国也“以事因犀首”。魏惠王见4国属公孙衍以事,“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事,复相魏。”此即所谓犀首“佩五国相印,合纵连横”的一次“合纵”运动。

    公孙衍在魏惠王后元十六年取代张仪为魏相国,乃于次年合东方六国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联军至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这次参加的国家有魏、赵、韩、燕、齐、楚。由于联军组织不严密,故被秦军击败。次年,秦派庶长樗里疾在修鱼(今河南原阳县西),大败联军的韩、赵、魏三**队,斩杀八万人,这次“合纵”攻秦的战争失败。

    公孙衍为了牵制秦国的兵力,还联合少数民族义渠同秦对抗。在秦军与三晋军队交战时,义渠军发兵向秦进攻,在李帛打败秦军。

    这次六国“合纵”攻秦,虽以失败告终,它的声势却是十分显赫的。时人景春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