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墨石?”丁薇总觉得这种墨石有些眼熟,拿起来仔细看看,眼睛立时就亮了。
小时候她的学校附近有家铅笔厂,因为生意不好,有时候整个厂子都没几个人在。小孩子调皮,总要跑进去看看。于是就知道了她们写字用的铅笔不用铅做材料,反而是石墨和黏土等物掺杂在一处做的笔芯儿。
不想,桃源岛上倒是有这两种原料。
无论木料也好,虾蟹酱和果干蜜饯等物多好,终究不是垄断产品,将来一旦生意好了,泉州那里肯定会有商家跟风。
但若是把铅笔做出来,那可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啊。
“云影,今日探勘小队辛苦了,每人二两银子赏下去。”
丁薇心情大好,让人两个窑工,然后又打赏了一番,惹得老少四个工匠都很是欢喜。倒不是因为这二两银子,更多是因为跟着这样大方又能体恤他们辛苦的主子,只要他们忠心努力,以后的日子肯定错不了啊。
丁薇看过了众人带回来的东西,心里有了数,又想起了她的玻璃房子梦,于是同两个窑工仔细说了几句。
后来实在是夜色太深了,才算放疲倦的众人离开。
待得太阳再次升上了海面的时候,石堡依旧是炊烟袅袅,鸡鸣狗吠,但同往日好似又有哪里不同。
石堡一侧的下风处山脚下,程大友带了很多人手开始建作坊和火窑。有妇人和半大孩子们负责送水和帮忙做些杂事,很有些全民动员的热闹。
程大友想起早晨主子说过的那种笔,就忍不住心头火热,若是真成了,一定会卖遍全天下,到时候岛上只靠这一种“特产”就能富强繁荣起来。
如此忙了几日,虾酱作坊建好了,木器作坊建好了,火窑也建好了。
其实说是作坊,倒不如说就是写青石垒成的大屋子,毕竟海岛这里风雨太大,什么建筑都要以抵抗住风雨为标准。
林嫂子意气风发的指挥着几个妇人把渔夫打回来的鱼虾倒在竹匾上晾晒成干,如今缸里的酱还没发酵好,平白放着鱼虾烂掉太可惜了,不如晒干之后,以后是运回东昊贩卖还是做些别的用处都好。
隔壁的果子蜜饯工坊里,不断有汉子坎了野甘蔗进来,当归手里拿着方子,亲自看着妇人们榨取糖浆,熬煮好了之后,把当地的稀奇果子放进去。如今刚刚开始,还不知道成品如何,少做一些等着到了时日看看成效。
最忙碌要数第三个工坊了,石堡附近最多的就是竹林,上好的竹笋各个都是饱满又鲜嫩,花开切块打个水焯,扔进坛子里腌渍,用不上半月,好吃又下饭的酸笋就成了。
最忙碌的还要数木工作坊,李老汉已经带着一众徒弟和儿孙们开工了,先前建石堡时候剩下的木料都被搬了过来,阴干的阴干,锯断的锯断,很快就变成了桌腿,方底儿,雕刻花纹,上漆色。
有半大孩子成群结队在海边找了最漂亮的海贝回来,洗去泥沙,晒干之后按照大小倒进一个个盒子里。不时有木匠过来挑选,每每选到心仪的就会摸摸孩子们的头,或者给个果子,喜的孩子们越发勤快往海边跑。
丁薇把三层楼的杂事还有几个孩子都托付给了董氏,她寻了一套旧衣裙,去了首饰,把头发简单编成鞭子,戴了草帽就跟着工匠一头扎进了火窑工坊。
都说没有理想的人还不如咸鱼,丁薇自觉如今就是为了不做咸鱼努力,虽然她的理想是有个玻璃房子,甚至只是几面玻璃窗,但梦想不论大小,有就好啊。
可惜,梦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而且这差距还是无情的让人无力。
海边颜色最白最纯净的沙子,加上纯碱,混合一起送进火窑里,拿出来不是乌漆嘛黑,就是根本看不清的一团东西。倒是那些陶罐啊,陶碗啊,烧得各个“红光满面”,惹人气恼。
原本工匠们见得主子夫人来工坊,吓得裸着膀子都不敢,热得汗流满面时候,不是不埋怨主子夫人瞎折腾。但是,后来眼见主子妇人同样热的难受,手上也烫了很多血泡,却依旧每日坚持过来,心里又添了几分敬佩,能帮上忙的地方,谁也不肯含糊。
这般群策群力之下,足足折腾了十日,换了无数配方,烧毁了多少窑陶器,总算在某个下午,一团还算纯净的绿色玻璃球艰难“诞生”了。
一个窑工顾不得烫手,捡起来对着太阳照了照,激动道,“夫人 ,你要的是不是这种宝石,真的烧成了,烧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