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决定成为一个世外桃源的国度,那国度就要有国度的模样和规矩。
先前已经出台的桃源法典,又多加了好多条,另外税法也出台了。相比于东昊和大越两国的十税四甚至五,这里才有少少的二成,而且还是针对首饰,酒水等高价货品,像零碎小商品只有一成,这简直成了吸引无数小商贩涌来岛上的无上利器。
如今从丁薇带着人第一次来岛上,不过是大半年,人数已经暴增了十几倍,人口里两成事兵卒和家仆,三成是签长契的工匠,四成短期雇工,一成小商贩等流动人口,当然还有几百土人,不过相对于庞大的外来人口,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建完没有几个月的石堡周边,因为后来人口增多,又多建了一大圈儿石屋。都是脸朝里背朝外,石墙上有方形孔,平日透气透风,万一有敌袭,就事最好的箭垛子。
而石屋同石堡之间的空地,就是各家的小院子,中间留出足够三车通过的小路。
从石堡上看去,石屋外各家划出的院子里晾晒着洗好的衣衫,当然最多的还是簸箩,簸箩里晒着各色鱼干,虾干,这些都是可以卖到作坊去的,小一些的磨碎了做成海鲜酱,大一些的就装箱子送回内陆的府城县城售卖。听说内陆那边有些人家已经不买细盐了,只买这些便宜又实惠的鱼干,炖菜的时候剁上一块扔进去,菜里不但有鱼味,咸味也正好。
傍晚退朝的时候,孩童们成群结队的赶去海边扯海菜,或者抓螃蟹。
螃蟹做成蟹酱,自家下饭吃,海菜晒干也能卖个几文,当然偶尔也被家里老娘呼喝着吃上半碗,因为东家夫人说了,这东西吃了就不长粗脖子。
待得晚饭后,石堡内外书声郎朗,惹得海浪都放轻了声音。
最初的读书班,已经不能满足所有孩童和工匠们渴望读书的心思。
当归几个连同兵卒里但凡识字的人都被拎出来做了先生,左右不过是教个简单的常用字,算些简单的账目,这些临时先生们经历了最初的忐忑和惶恐,如今也算胜任了。
忙了一天的老工匠们坐在门口的藤椅上,一边摇晃一边抽袋旱烟,耳边是老婆子在唠叨过了年,是不是把泉州的大儿一家也搬来。小儿媳妇在刷碗,小儿子已经带着六岁的孙儿去读书了。
老工匠忍不住满足的叹息出声,怕是搬来岛上做工生活,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了。
“下工时候,上边管事说了,东家夫人体恤我们这些老家伙辛苦,赏钱要多给二两。”
“真的?”老婆子喜欢的问出声,末了连连冲着石堡作揖。“怪不得那几个大越逃来的难民都叫夫人做菩萨呢,夫人真是菩萨心肠啊。”
小儿媳听得动静过来探问,听说之后也是欢喜,盘算着过两日送回娘家的年货若是填上一块料子,怕是婆婆也不会反对了。
如今岛上已经有布庄开业,除了主家四季发下来的料子,若是还有需要就可以去选一块,价格也很是公道。当然商家都是黑心的,恨不得把棉布当绸缎卖了,但听说新贴出的税法里有一条,敢黑心提高价格,商家要被撵出桃源岛,所以,人人都放心很多。
这一户工匠之家,只是一处小小缩影。这样的院子足有几百个之多,每家的日子都是过得极有奔头。
石堡之上,丁薇捧了一碗冰烙,一边大口吃着一边望着下边这个小小的世界。
有时候她这么远眺过去,很有些俯瞰众生的感觉,骄傲又茫然。
原本她只是想做个普通的女子,有夫君有孩子,有田产有院子,安宁度日。
没想到,命运许是把她扔来这个陌生时空,就没打算让她做个平凡人吧。
一路磕磕绊绊,一路吃尽辛苦,当然也得到了很多,家人,亲人,友人…
如今更是亲手构建她理想的世界,鸟雀筑巢般,一点点成形。这样的时刻,她迫切的希望有人分享,哪怕只是抱了她说一句,“做得好!”
可惜,那个人远在千里之外,不知他是不是吃的好,睡的好,是不是也曾这样想起她?
她在构建她的世界,安宁和谐又富足的世界。
他又何尝不是在构建他的世界,荣耀,君临天下…
“夫人,您怎么又偷吃冰碗?”
丁薇正想的出神,突然听得当归撵来,就赶紧拾掇了眼里的愁绪,扭头笑得尴尬,“我就吃了半碗,今日去了玻璃窑,实在太热了。”
当归不赞同的接过空空的玻璃碗,懊恼道,“魏老太爷说了,您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