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国前二年刚刚弄出来的大器,臣能做得出来,保证万无一失。”
“好……”崇祯道:“苏先生说正题吧。”
“是!”苏白衣一拱手,道:“这种铁路,一里就需要上好的熟铁二十万斤,从西安到东海,统共约两千里,需要熟铁四万万斤。”
崇祯听了,又是倒抽一口冷气。
刚刚他还想着朝廷拿钱来修筑铁路,现在被苏白衣这么一吓,心里顿时没了底气。
一里就要二十万斤?
这还真是铁路……用铁做的路!
皇帝摇头,苏白衣心里却呵呵。
二十万斤多么?
一公里才四十万斤,折合一下也才二百吨钢而已?大陇海铁路修建完成,铁轨用钢铁也不过二十万吨,如果真有开山炼铁的经营权,这都是小菜一碟。
“所以,陛下!”苏白衣道:“这条铁路如果修成,臣大概算了一下,统共约莫需要耗费白银一千八百到两千万两之间。”
说完,为了怕皇帝一时间没听清楚,他还那笔在旁边雪白的宣纸上将数据写了出来。
崇祯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了!
每年税收也才几百万两,年年入不敷出,大明朝就是再过二十年也拿不出一千万两,更别说两千万两了。
但脸面还是要的!
若有其事的点点头,噘着嘴道:“此事,朕还需与内阁商议!”
这话不假!
大明朝有个比较奇葩的制度:小事皇帝下个圣旨也就罢了,牵扯到这种国家大事如果不和内阁商议争取内阁的同意,那八成是会被怼回来而且被喷成筛子。
“遵旨,臣接下来说第三手!”苏白衣深吸一口气:“据臣观测气象,这次旱灾之严重,乃历代之未有也。铁路建好之后固然可以抽调江南米粮以充川陕,可也只能满足川陕之需;未来大概从崇祯七年或者八年开始,整个江淮以北都会陷入大旱,收成不及平时一半。那时才是最要命的时候,所以一条铁路并非万能,必须还有其他手段。”
“这第三手,便是开海!”苏白衣语不惊人死不休:“鼓励富商下海,给予优惠便利,让其去往来南洋诸国,据臣所知,此次南洋诸国并无大旱之虞。南洋诸地沃野何止千万里,若能用咱们大明的陶瓷之类交换彼国粮食,自然就能解除十年旱灾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明帝国前期禁海,后期开海,又禁海又开海,反复数次弄得商人疲惫。如果能一直保持开海政策的话,苏白衣觉得对大明绝对好处大于坏处!
“苏先生所言有理,容朕思虑一番!”这件事崇祯自己即便能拿的了注意也不管乱许苏白衣,更何况他还不能擅自做主,回去之后还需和内阁商议拟定,便道:“说说第四手吧。”
“好!”苏白衣没有多少失望之色:“三年之后,臣预计铁路业已运营盈利,合开海、铁路之利定然能帮朝廷大忙,可还不够。”
江北五省全部大旱的话,需要活命的人太多,单靠一条铁路的所得和开海的利润,还是不够的。毕竟开海前期没有太多钱。
“臣为陛下送一份大礼!”苏白衣从袖子里摸索出一颗土豆放在桌子上,“陛下可知此物?”
“呵……”崇祯拿起土豆,笑嘻嘻的说道:“这朕还真见过,前年的时候徐光启倒是跟朕看过,说是西洋那边传来的物件,福建已有人在种了!”
“马铃薯、藩仔薯、荷兰薯、土豆!”苏白衣道:“都是它的名字,此物原产美洲,传入咱们中国也有十几年了,臣喜欢土豆这个名字。想必陛下也知道,此物可食,和米饭、馍馍无异。”
“这个朕自然知道!”他不但知道,还吃过:“味道不错!”
“陛下知道此物味道不错,但陛下可知此物亩产能达到三千斤!”
“噗……”正在喝水的崇祯真的一口水喷了出来,脸色潮红的问苏白衣:“你说什么?”他颤巍巍的用手将土豆拿起来重新审视一番:“就这东西,亩产三千斤?”
苏白衣点头!
这还是保守估计。
在后世肥料充足的情况下,这玩意一亩地也是三千,不过单位可是公斤!
“最关键的是,此物喜凉,耐旱;臣说的第四手,便是恳请陛下下旨,令北方大规模推广土豆种植,如此,十年之灾便可去了九成。”
“好,此事易耳!”崇祯大喜,前几手法子太玄乎,不是他不信,而是他总感觉有些别扭,只有这个法子对于他目前来说最有帮助:“先生说说第五手!”。
“第五手!”苏白衣伸出五个手指头:“意在备用,属于迫不得已启用之法!”
“何法?”
“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