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点头,道:“此外,就是保证粮草的供应,这次是全骑兵出战,粮草可以劫掠一些,特别是虎骑兵与狼骑兵,他们已经习惯了劫掠,但第一营的士兵,恐怕不习惯草原上的肉食,粮食不能中断。”
“臣明白!”
“还有,华夏不能陷入多线作战,云南要减小作战的规模,哪怕暂时做一些后撤,朔方府、南海方向,只能保持守势,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我们可以做临时性的让步,等结束了这场战役,朕再逐个收拾。”
梁文成赶到一些欣慰,皇上的大局观非常好,并没有穷兵黩武,“皇上放心,朕会与牛先生协商,将可能的战斗压缩,消化于无形。”
“对,文成要学会打太极,必要的时候,就一个字:拖!”李自成笑道:“朕这次出征蒙古各部,时间无法确定,少则三四月,多则六七月,这段时间,北京就靠你了!”
梁文成忽然道:“皇上,大明废除宰相,而采用内阁制,皇上建立华夏的时候,以臣为政务院总理,是否就是为了战争?”
“文成以为,朕是因为亲征的缘故,才设置了总理一职?”李自成心道,朕还不是为了“还政于民”?不过,在甘肃的实验,不算成功,要想实现“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普选制”,还是任重道远,至少让国民的素质提高点,或者接触到欧洲的这些宪政。
当前最重要的,除了通过报纸、教育等形式,提高国民的“国家认同感”,让国民明白,是“华夏”,而不是“皇上”,让他们逐渐有了幸福的生活。
华夏在前进,国民的生活也会更好。
要想保住更好、更幸福的生活,就得保持华夏的稳定!
军事战争本身也能提高国民的凝聚力,如果边疆不断传来胜利的讯息,而汉民族的核心地带保持稳定的发展,国民才会以天命军为荣,以华夏为荣,以汉人为荣……
这也是李自成不断对外征伐的原因之一,不过,现在尚未恢复大明时代的最大版图,边疆的几个要点,除了台湾,尚未真正掌控在华夏的手中,军队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梁文成看到李自成脸上的笑意,不禁奇道:“皇上,自古以来,皇权与相权之争……”
“大明倒是没有皇权与相权之争,可是大明的皇帝,就能为所欲为吗?”李自成笑道:“这样的事情,恐怕数不胜数吧?”
梁文成想想也是,别的不说,万历帝为了立太子的事,与大臣们就斗了数十年,万历帝一怒之下,最后数十年不上朝,将大明朝堂琐事甩手扔给大臣们,他只掌控不多几件大事。
自己名义上是总理,相当于宰相,可是,皇帝要做什么事,却是根本限制不了,上次为了朝会的事,与国家法院院长陆之祺、国家监察院院长沈道共同求见,皇上不但没有采纳意见,还以“串通一气”相威胁……
皇上实行的政务、司法、监督三权分立,并不是为了限制皇权,而是让百官互相牵制!
政务院及领导下的十部,都是干的行政工作,国家监督院就是用来监督百官的,而国家法院,则是根据监督院提供的证据,最后对不法的官员进行审判。
除了明面上的监督院,还有一个汉阳部,那是皇上私人的监督机构!
梁文成越来越感觉到,国家法院、国家监督院,都是针对高官的,普通百姓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都不可能动用国家级的审判、监督机构……
李自成感觉到梁文成似乎在走神,不觉笑道:“文成在想什么,不会遇上什么难题吧?”
“啊……没有,没有,臣在想,如果皇上离开北京出征在外,如果没有臣,国家会不会稳定……”
“奥,文成在想这个?”
“臣有罪……”
“探讨问题呢,哪有什么罪?”李自成摆摆手,道:“文成觉得,如何才能让国家稳定、垂手而治?”
“难道就是皇上所说的‘三院分立’?”
“不,是制度,是律法制度,‘三院分立’不过是制度的一种,”李自成顿了一顿,道:“当然,这是理想的状况,实际上要完全做到‘垂首而治’,根本不可能,在现阶段,还要依靠个人的作用,假以时日,国家的律法、制度健全了,个人的作用就会减少!”
“减小?”
“对,皇上、总理的个人能力和性格,对国家的影响力就会减小,因为所有人都是按照律法、制度办事,”李自成道:“朕现在最着急的,不是边疆四境的安危——这是迟早的事,朕最着急的,乃是律法、制度的完善,以及所有国民对律法制度的认同、接受和遵守!”
“臣似乎有些明白了……”
“这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或许朕一辈子都无法完成,”李自成悠悠地道:“朕初步研究过万历帝不上朝的事,万历帝不上朝,大明不是照常运转吗?只是,这不是朕所期望的那种……”
梁文成若有所思,李自成的话,他似乎懂了,又似乎没懂,不过,对他来说,管好当前的事,让国家保持稳定,远远比考虑国家未来的律法、制度建设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皇上就要离开北京出征蒙古草原了,他是北京最重要的掌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