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进京后,会如何操作分赃、废立皇帝?
这个问题很简单又很难。
说简单,是因为哪怕只看过三回《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觉得自己能答上来。
说很难,是当李素亲历其中,亲自在温明园参加了平十常侍之乱的庆功酒宴、在酒席上跟董卓稍微聊几句之后,他就发现这背后还有太多历史省略掉了的谜团。
就说一点:董卓买通吕布杀丁原,这事儿地球人都熟得不能再熟了吧?
但有没有想过:丁原被杀时的罪名是什么?居然没人答得上来,历史也没写。
千万别说什么没罪名,董卓并不是一进京就践踏一切朝廷规则的野兽。他开始还是想跟旧秩序合作的——
废立皇帝成功后,董卓执政的前三个月里,出于分赃摆平各方利益的考虑,封出去了多少州牧、刺史、太守?后来反董的韩馥、袁绍、袁术、刘岱、孔伷、张邈……都是那段时间加官晋爵的。
这就是董卓尝试跟现秩序合作的表现,那么他杀执金吾就肯定得罗织罪名遮羞,哪怕是事后欲加之罪。
只不过董卓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那些肮脏的乱命史书不会去写,省略掉了,只能让李素重新仔细观察发掘、避开雷坑小心脱身。
……
“看来董卓慑于形势的变化,今天这次温明园酒会上,是不敢提废立之事了,估计他至少要等七八天,确保后续大军全部到京才敢继续推进。
不过刚才喝酒的时候,他略微出言不逊、抱怨天子暗弱怯懦,那废立决心是不会放弃的了。”
酒宴即将结束时,李素如是在内心总结今天的见闻收获。
没有丁原吕布的剑拔弩张,也没有王允的说和。更没有卢植的直言敢谏、和蔡邕的力保卢植,一切都因为实力对比被暂时压住,走向了未知的方向。
当然了,吕布依然来到了现场,站在门口护卫,没资格进来饮宴。但李素也不怵他,毕竟现在的吕布还是忠于丁原的,见到李素时还跟他问好。
最关键的是李素也带了两个人站在宴会厅门口——典韦今晨已经带着剩下两千多骑兵进了伊阙关,在城南郊驻扎,典韦自己跟着赵云一起来护卫,李素还怕毛线。
今天大家都打了半天仗,救了皇帝回宫安顿,本就累了,宴席散去各自无话。
第二天是八月二十六,又是朝会之日。李素是外臣,不用上朝,不过他起床后不久就听到外面有挺大动静,让赵云出去查看,说是又有西凉军入城。
李素微微哂笑,知道是董卓已经开始玩半夜出城、天亮再进的虚张声势把戏了。
李素本人当然不会被骗住,但他也不方便提醒他人。而且他知道,这个把戏并不会决定废立的成败,只是给董卓稍微加强些权威罢了——
董卓的这个操作,是《后汉书》明文有载,确是实情。但《演义》里面嫁接了一下,把它跟“董卓就是靠着这一手吓住京军、成功废立”套上了一层因果关系。
但原本历史上董卓进京第三天就把废立搞定了,哪等得及这种慢工细活。
不过,李素虽然无视了董卓的威慑,当天朝会结束时,宫里传来的又一条消息,倒是让李素有些意外。
这消息是卢植散朝之后、来李素府上通风报信的:“李素,你可知道,今日朝上,丁建阳建议十常侍之乱已平,外镇兵马均可各归本镇。不过太后与陛下还未敢轻下定论。
丁建阳希望我跟你透个气,你若是愿意带头,我即日便把子龙在城内那五百骑的指挥权交还于你,你带着人马回汉中吧。毕竟,你那些兵马被宣召进京是最晚的,而且手续上也不如丁建阳和董卓齐全——你意如何?”
这里必须说一句,卢植提到的“手续齐全”问题,李素确实是不如董卓的,因为董卓本身就是一镇诸侯,他的兵是自己的,何进召董卓的钧命也是正式的。
而李素只是适逢其会就在京城,他的兵的所有权是征西将军刘备的,何进当初只能事急从权借调。而最关键的是,董卓进京前给朝廷复命了奏表,说“臣请鸣钟鼓进雒阳扫清乱党”,而李素却没资格给皇帝回奏表章。
这些道理,礼法上都没错,但他还是觉得挺意外的:“丁原居然比董卓更想调我出京?丁原这是找死呢?他不怕我走了之后,董卓更加碾压他?”
但随即一想,李素就意识到丁原的盲区了:丁原是想借助朝廷规则的大义名分。因为他比董卓更早二十天到雒阳,以至于何进生前末班车封了他为执金吾。
所以,董卓虽也进京,却没捞到正式京官,丁原却已经从并州刺史变成京官。他满以为李素带头做表率、就可以用“不是京官的都得走,是京官的才能留”挤兑住董卓!
至于吕布会被收买叛变,这是上帝视角才知道的,丁原想不到这一点,他也就胆子很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