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定完了如何保障变法顺利实施,以及今年如何顺势收取荆南最后的飞地桂阳、零陵二郡后,刘备就以为李素的这盘大棋下到这儿为止了。
但李素总是能出人意料,在前两步都安排下去之后,又补充上了一点锦上添花的小惊喜:
“大王,既然我们要收取荆南二郡,而且今年还实施了变法,不如大张旗鼓宣扬一下,说不定可以对外收获一些意外之喜,也让我们的潜在敌人麻痹。”
李素的风格就是:实事要办,牛也要吹,既要实利,也要名声。而且这个名声还不是虚名,是实实在在能起到外交烟雾弹效果的。
虽然无法确认最后疗效,却胜在成本低廉,不用白不用——就好像你封了烟,也不能保证不被对烟扫射的敌人蒙中几枪,但封还是要封的。
刘备也已经听得耳朵麻痹了,不想再动脑子:“行了,一次性说完吧。怎么榨干你那堆诡计剩下的价值。”
李素:“应当请人为大王去年秋天到现在的事迹,民间著书立传,从鼓吹大王亲自英勇救驾开始,写到如今变法图强、大修水利,为北伐中原还于旧都做准备。写完之后,刻印售卖分发,别用大王的名义,就当是民间书商自己卖的。
此书传播到关中或者荆扬、关东之后,有几点好处:首先,我们原定明年是要北伐李傕郭汜的,而只要让他们看到了我们书中所写的‘大王英勇救驾、亲冒矢石、受伤不重拔矢续战’的英姿。李傕郭汜以及他们身边的谋士,肯定会反而多想:
认为是模仿了高祖皇帝中箭后诈称‘虏中吾趾’的典故、掩饰真实的伤情,稳定益州的人心。如此,说不定他们会进一步联想,认为我们益州今年封关禁止商旅往来的行为,是因为大王伤重又有反复,从而我军不得不把精力放在稳定内部。如此一来,他们明年就愈发不防备我们北伐。
其次,书中如果还提到我们大修水利、变革税法,那就更容易诱导敌人以为我们是要养伤缓图了。因为众所周知,如果是为了征兵积谷、短时间内见效,最快的办法肯定是特事特办,临时价税和强行征兵,而非搞什么要很长远才能见效的变法。
当初商鞅刚为秦孝公变法时,秦并未立刻富强,甚至还有内耗内斗反扑,是为百年之计、后来奋六世之余烈,才终有天下的。
而兴修水利,同样是长久才能见效的大计。韩国派郑国给秦国修郑国渠,意在疲敝强秦使之数年内无力灭韩,郑国渠虽最终使秦愈发强大,却也为韩国争取了多年的时间差。
如果有一个中立公允的文学之士,把这些都宣扬天下,再配合一些实物证据,比如扬州市场上出现的蜀锦,有心算计我们的敌人,一定会做出‘我们自从五丈原之败后,可能要花数年的长久之计恢复国力民力战力,才会再北伐’的判断的!只要这个判断在李傕郭汜心中扎根,我有把握再以他计离间分化李郭二贼,为北伐创造更好的条件!”
刘备咬了咬下嘴唇,又舔了舔上嘴唇,想说些什么,半晌没说出话来。
伯雅这厮的连环计,每次都连多少环的?
许久之后,刘备才长叹一声:“记得当年,云长每读春秋,都忍不住跟孤秉烛夜谈,对子贡出使、存鲁乱齐强晋破吴霸越之事,悠然神往。当年我一直笑云长:古人之言,未必可全信,此五果,皆归因子贡,谬赞矣。
今日见此连环谋算,一招之内,买长沙郡、变法、修水利、抑反法奸商、安抚盟友、迷惑挟君国贼,环环相扣,所算方广绵延数千里、时日绵延近一年……过于子贡甚矣,古人诚不我欺。孤复有何疑?皆按计划照办即可,你办事我放心。”
刘备本来还想问问“那本迷惑敌人的名人事迹让谁来写”,但觉得再问倒显得他不信任李素了,索性不问。
人家算尽天下,不可能这点小事算不明白的。
不过刘备可以不问,李素不能不汇报,他就一言带过地说:“既如此,大王治蜀救驾的事迹,我就让王粲来写了——此人两年前随顾雍一起入蜀,当时他年仅十五,是受蔡公邀约来江州求学的,所以未曾出仕。
这两年,他先跟着顾雍治了一年学,后来顾雍去了建宁郡当太守,王粲留在江州,由蔡公亲自教授。家书之中,我也多有听闻此人喜写英雄豪杰事迹,有一草稿,名《英雄记》,时时补录,未曾完本。
我到时候亲自去趟江州,出川之前在江州命他加速赶稿,再让甄家的印书坊连夜安排雕版刻印一批,正好带去荆州发卖,由南阳传入关中。”
刘备对于别的都没有异议,他也不喜欢看书,对王粲的草稿也不了解。只是听说李素准备亲自东下,他才有些不舍,连忙抓住李素的手安慰:
“你要亲自去一趟荆州?子龙那边的事情有这么复杂么?会不会太辛劳了?”
李素不习惯被男人抓手,不动声色地抽出来,沉稳笑道:“不必担心,此去最多两三个月,到了七月秋收就会回来的,我稍微走一段时间,也好麻痹蜀郡这边反对新法之人,让他们觉得我麻痹大意,蠢蠢欲动。
而且此番毕竟机密之事太多,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