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态的生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个巧往往蕴藏在生活的憨拙里,实在是需要一双慧眼,不,是慧心来发现和感知它,书皓就有这样的慧眼和慧心。很长时间因为“珍爱网”狗皮膏药的缘故,没有上来看书皓的作品了,今天看了,很高兴!

    李书皓在他的文集纯白里的“平凡故事”版块写了一篇小说,题目叫做啤酒,而且在红袖的文坛上漂起红来。书皓把啤酒不叫小说而是把它叫做故事,很好。在李书皓的故事里,啤酒正是生活的状态,他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液态的生活。

    老张家和老杨家就是这么巧地在啤酒里相邻而居,下辈的孩子却是各有命运(潜台词:颠覆生活的不是别的,是人本身)。还巧,又生活在一起,然而,让老张想不到的是,比他什么都不行的老杨的儿子居然是博士,这年头博士可了得!一波突起,打翻了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传统伦理关系,这种构思的能力就不单单是巧了,因为我们都知道,放到别人可能不会把两家的世代相亲看成比政府的政策还重要的关系了,书皓就抓住了这根命情,制造了故事最人本的缺憾,动人心窝的冲突就这样真实地在故事里呈现出来。

    用啤酒做题,有点睛之妙。廉价的啤酒确如这老百姓的生活一样,平俗卑贱,大家在这个环境中生活,但是这个壳易碎,经不起颠簸,不小心就会爆炸。这个味酿着苦涩还挺有柔劲,生活是液态的!大家都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各有滋味不弃不舍地活着。老张这个典型选得很准确,很有典型性,把当下社会的人的生存状态把握得很准确。大楼和平房是两种生存状态,罐装啤酒和瓶啤是两种生存状态,花园和满地污水是两种生存状态;老杨和老张、小杨和小张,尽管只是两个家庭的成员,但是通过他们几乎把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涵盖其中了。这个故事读后让人心情分裂,无法陈表其中的纠葛情怀,似乎哪个部分都有自己情感的影子。

    网友断一指在评论中说:“我总不明白为什么旧房拆迁在一些城市里常遭到很多人有抵触和反对,这是不是一种保守的观念在作怪呢?因为现实生活中我还没有碰过这类事,所以一直不知道其中的隐情。”

    故事里讲述了一个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拆迁问题,这也是我们屡屡在街头看到的老百姓反映最激烈的社会问题。开发商和老百姓之间夹着一个政府,关于房地产开发的种种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就反复地产生。书皓就很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社会现象。但他并没有假意从俗,把重点放在开发商与老百姓之家的经济纠纷上,也没有把注意力引导向对政府和房地产商的官商勾结错综复杂的腐败行为的批判上,而是把别人最易忽视的对人性的关照最人本的生命需求出发,从最基本的民生情怀出发,叙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的生活需求和感情需求,尤其是感情需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潮中颠簸的生灵,他们都需要一个家,一个自己依恋的生命的依所!这就是本文最让人感慨的地方。

    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状况却如这廉价的啤酒,有一个人疼恤是不够的,这种悯情构成了人性光辉的一面,但是这也还有不符合现实和未来法度的地方,我们知道,法度和生活总是互相执肘,这对于社会文明的发展还是有负向的作用的,书皓就提出了这个命题,让大家进行深度的思考。人情甚或人性的关怀,社会应该负担多少责任?

    老张的孙子小小张还是被啤酒瓶的爆炸炸伤了,泡在了啤酒里,不知道老张教没教会孙子喝啤酒。老张最先想到的是小杨,其次才是医院。小杨能帮着老张家把孙子送到医院去接受好的治疗条件,或许可以把小小张的伤口治愈的同时,也会把人情弥合起来,包括老杨打在博士儿子脸上的一记耳光,当然不同于范进岳丈打在举人范进脸上的一记耳光。医院真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现在不敢说好,更不敢说坏,这个人人都不想去但是又不得不去的地方。

    写作手法很传统经典,生活体验的经验很细腻,语言却是很简洁,朴素而雅致,飘红也就不足为奇了。品一品啤酒,反反复复都是滋味。

    戊子年正月十六于格夫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