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杨振宁你到底是个什么家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应广东省科协之邀,在夫人翁帆的陪同下于广东大厦国际会议厅作了怎样评价中国高等教育的“学术”报告。报告中称美国教育有阴暗一面,而中国的大学办得很成功,中国最需要会赚钱的人才,拿一二个诺贝尔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杨振宁相信中国有了四个基础条件的支撑,(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传统,儒家文化注重忠诚、友爱、家庭、纪律;第三是决心;第四是经济支柱)中国将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级的科技强国。笔者不禁对此产生了一些质疑,为什么四个基础条件中没有提到“创新”?是对“科技创新”的忽略,还是认为“创新”和教育无关?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以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人为前提条件的,而这些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和教育又是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科技的灵魂”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决不是两三句空洞的口号,只用决心、传统、纪律、忠诚、友爱为支撑,真的不知道这社会该怎样的发展。

    杨振宁说,按平均素质相比较,清华大学学生优于哈佛大学学生。由于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大学生的要求也不尽不同,美国需要培养杰出的学生创造财富,而中国需要对大多数“平均学生”的训练。我也相信杨先生对中外名校学生评判的伯仲季叔。但杨先生的报告中提到中国教育采用的是对“平均学生”的训练,而美国教育很阴暗,虽然美国的教育方式对有创造力的学生也很有利,但同时也浪费了很多人才,酿造了诸多悲剧。既然中国也需要会赚钱的人才,为什么中国就不能采用一些“美国式”教育,美国的教育体制可以培养大量的有创造力的学生,中国为什么不能?难道美国的教育方式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这种以偏概全的观点实在是偏颇到了极至。中国的学生比美国多的多好几倍,如果能培养出比美国多几倍的具有创造财富能力的学生,那也让中国多浪费一点人才吧,多酿造一些美国式的教育悲剧吧。

    杨振宁一再强调中国教育很成功,却对诸如教育乱收费,招生体制,大学生就业等弊端视而不见。诚然,中国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竖立自信心,杨振宁的“支撑说”也可以培养出既“忠诚”、又“友爱”、尊“纪律”、懂“文明”的儒家人才,倘若果真如此,一群木纳的“儒家人才”确实也拿不了“一二个诺贝尔奖”绝对不是诺贝尔奖对中国无用。所有的科技成果都可以转变为生产力,科技成果越多越好,成果转化率越高越好,二者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任何时候都脱不了关系。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用?难道诺贝尔奖和科技进步不沾边?难道诺贝尔奖和生产力无丝毫关系?面对具有世界性和传承性的诺贝尔奖,如果一个国家一味用麻痹的思想进行主观的排斥,蒙羞的、落后的只能是自己。如果中国真的坚持杨振宁的“诺贝尔无用论”那么中国将永远的在高新技术领域落后于其他国家。

    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专心的作学问,却四处作着那些不知所云报告,真是令人匪夷所思。“评价中国教育”杨振宁是教育学家吗?“诺贝尔奖对中国无用”杨振宁是经济学家吗?“中国有可能在2010年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国家”杨振宁是预言家吗?杨振宁,你还知道你到底是个什么“家”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