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两位公主各有一名伴读,也是高门大户里选出来的姑娘,如此一算,昌平侯府的闺学可就立刻提了身价了,没准还有别人家的女孩儿,为了跟公主亲近,再来报名的。
孟瑾微微皱了皱眉。
公主来了可不是什么好事,金枝玉叶,自幼娇养得脾气自然也大些,再加上闻风而来的高门贵女们,这闺学立刻就要变了味道。
孟瑾来这里读书,为的就是昌平侯府闺学的女学生们出身都不太高,也都是认真读书的。
若是忽然插-进来这许多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那这书还怎么读?更不必说,景泰公主是德妃生的,德妃是茂乡侯府的姑娘,而孟节,刚刚因为弹劾茂乡侯府二爷陆镇而丢了官……
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一个穿青缎比甲的大丫鬟从门口走进来,向屋里一众女学生们屈膝一礼,道:“公主驾临,请姑娘们去门口接驾。”
“啊?”
钱喻敏大为惊讶,“来得这么快?”
昨天晚上她才从父亲那里听到消息呢,今天公主就来了?
孟瑾眉头皱得更紧,想了想将顾嫣然推给钱喻敏:“帮我照看一下我表妹。”
顾嫣然明白她的意思,反而紧紧拉住了她的手:“表姐,我们是姐妹。”
这个时候哪有让孟瑾一个人对上景泰公主的?
钱喻敏小声道:“你们先别急呀,都是来念书的,公主也不能不讲理吧。”
事实证明,钱喻敏的话不对。
景泰公主和宁泰公主的车驾先后停在趣园门口,趣园里的先生和学生连同仆役共计近百人,都恭恭敬敬等在园子里。
因来传旨的内监说了,公主今日是来查看闺学的,并不是以学生身份来入学,因此大家只能拿出君臣之礼来接驾。
孟瑾带着姐妹几个特意往后站了站,钱喻敏很讲义气地站在她们前头,可惜她个儿还没有孟瑾高,只能把孟玫挡住罢了。
顾嫣然悄悄抬头从人群缝隙里看过去。
两辆公主车驾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前头那辆更为华丽,拉车的是两匹毛色雪白的高头大马,身上的缰辔是鲜艳的朱红色,阳光下极为亮眼。
相形之下,后头那辆车的一对黄骠马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就连马具看起来也是半新不旧。
“行礼。”
内监尖声一叫,众人便都俯□去。
只听马车上悉悉索索响了一会儿,才有人带笑说了一声:“免礼。”
众人再抬头时,两辆马车边上就各站了两位贵女。
从服饰上就能区别得出公主与伴读。
景泰公主穿着朱红色绣银莲花的襦裙,头挽高髻,插着镶红宝石的赤金小凤钗,一动就有阳光被宝石折射出来,十分耀眼。
德妃据说十分美貌,景泰公主不知是不是随了母亲,也生得明艳照人,只是眉梢上吊,看起来带了几分飞扬跋扈之态。
将众人扫了一眼,便对身边的伴读笑道:“人居然还不少呢,不过怎么没几个眼熟的?”
她身边的伴读穿的是玫瑰紫的上襦,珍珠白绣蔷薇花的裙子,年纪也只十三四岁,听了景泰公主发问,便笑着说:“您平常常见的那几位,都是在家里自己请先生的。”
这一句话算是贬了一群人。
钱喻敏从鼻子里喷了一口气,小声道:“势利眼,马屁精。”
顾嫣然低声问孟瑾:“那是哪家的姑娘?”
钱喻敏抢着回答:“是工部尚书的女儿,王姝。
哼,不过是填房生的,自打选了伴读,京城都快让她横着走了。”
顾嫣然对京城里的人事不大清楚,但是这位王尚书的名字还是听过的。
王尚书讳仲魁,出身寒门,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
到了殿试的时候,先帝不喜欢他的文章,嫌文采不够,本想放在二甲的。
是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如今的皇上看中了,说寒门子弟不易,先帝看在太子的面上,就点了他一个探花。
这位探花郎论本事还是真有一些的,在工部一直做得不错。
当又一次,他看到她与年少痴恋的男人拥抱在一起时,他终于决定放开手。傅胭,我们离婚吧。她以为她终于...
新婚老公画风突变,成了军训总教官怎么办?求答案,在线等!白芍不敢奢望秦晋深能厚待她,但也不能打击报复啊!白芍,军姿三小时,其他人解散!顶着火辣辣的大太阳,白芍求饶,禽教官,禽欧巴,老公站不住了!军姿都不会站,还能干什么?某人严谨训斥。我虽然不会站,可我会躺啊!我可以保证今晚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秦总教官邪气一笑,小芍儿,想不站军姿,今晚说到要做到,嗯?白芍狡黠偷笑,躺着睡觉谁不会?可晚上,当准备躺着‘睡军姿’的白芍被秦总教官的‘长枪’在身子里横冲直撞时,才反应过来,阿西吧,她是要睡,不是要被睡啊...
在穿越到同样不敢扶摔倒老人的平行世界后。原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风满楼,突然向一切恶势力与不公宣战,化身热血青年。唉没法子啊!系统说如果想兑换绝世武功横行天下,就必须行侠仗义,当个热血青年!展开收起...
(新书吻安,总裁夫人!已发布,欢迎入坑。)一场精心策划的潜规则,她成了E市最具有权威的男人的隐婚新娘!原本,她以为自己只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却不知权利和她,你自己选择!面对着对面的老年男子,他,毫不畏惧,这两者,我都要!从此,她的生命中多了三个迷你版,一胎三宝!幸福,从此应接不暇!...
林森是一个爱好特殊的小处男,有一天,他将千年女僵尸当成了娃娃捡回了家里。接着,便过起了鸡飞狗跳的生活...
保家卫国,人人有责,面对倭国兽兵横行,是投降还是奋起反抗,是沉默?还是爆发。一直以来,愚任都想写一部不雷人比较贴近现实的抗战小说,这也是出于对历史负责,对本书的读者负责。如果你只是想看看一个人杀掉N多鬼子兵,或一个人毫发无损的杀掉一个小队甚至一个中队的鬼子兵,那么你可能要失望,建议你去看抗战神话剧。抗战初期,国军同鬼子的战损比例达到1100,有时候更多,鬼子攻打河南省,仅仅出动三千人,就把国军的数十万大军打的落荒而逃,甚至是闻风而落,鬼子兵还没打到跟前,军官已经带着自己的手下人跑了。一个小队的鬼子兵,轻而易举的攻下一座十几万人口,驻兵上千人的县城,二战中鬼子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常常一个小队的鬼子兵就敢攻击我方一个营,甚至一个团。这也是愚任写本书的原因,就是想将最真实的一幕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