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书省与门下省还各有补阙拾遗,它们均分左、右置,“左”
隶门下省,“右”
隶中书省。
左右补阙,从七品上;左右拾遗,从八品上,均是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创置的。
据《旧唐书·白居易传》载,白居易于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8年)曾任过左拾遗,他说:“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
。
“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弊无不言,此国朝置拾遗之本意也”
。
谏官有直接向皇帝提意见的机会,所以,官品虽低,也颇为时人所重。
从理论上说,谏官的本职,就是建言讽谏,即使言辞激烈,也无可责难,白居易在任拾遗、补阙期间,曾尽其职而力谏,屡次上书言事,甚至当面和皇帝争执,据《通鉴》卷238记载:“白居易因议事,言陛下错,上色庄而罢,密召承旨李绛,谓‘白居易小臣不逊,须令出院’。”
所以,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白居易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是一个不得过问朝政而专门陪伴太子读书的闲官。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白居易激于义愤,首先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而当时旧官僚集团却攻击他说“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
,并借机加以诬陷,把他贬为江州司马。
这件事既说明了谏官有言事的特权,也说明谏官处境的艰难。
三、尚书都省
尚书省置令1人,正二品。
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称东台,废尚书令,改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改称文昌台,不久再改为文昌都省。
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称为都台,长安三年(公元703年)称为中台。
唐代尚书省的办事机构设在长安皇城的承天门大街东侧,位于中书、门下二省之南端,所以又别称南省或南宫。
从中书门下发出的诏令制敕,均经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州县,或者根据诏令制敕的精神制成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新唐书·百官志》说:
诸州计奏达京师,以事大小多少为之节。
凡符、移、关、牒(按:皆公文名),必遣于都省乃下。
天下大事不决者,皆上尚书省。
这说明尚书省的权位相当重要,据《旧唐书·戴胄传》记载,唐太宗曾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
这几句话就足以说明尚书省在中枢行政机构中的重要地位了,也就是说在三省中,尚书省才是行政的实际总汇。
唐代的尚书省组织更加整齐严密,由隋之六曹固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而每部的组织,则以隋之侍郎升为尚书的佐贰,在尚书左右丞下,每部有4个属司,共24个司。
尚书省的长官是尚书令,掌典领百官。
因为唐太宗即位前曾任其职,故唐代例不复置。
以左右仆射为本省的实际长官。
另有左丞1人,正四品上,右丞1人,正四品下,主持省内日常事务,《新唐书·百官志》云:“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
有左右司郎中各1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1人,从六品上,为丞的助手,分判本省六部诸司事务。
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左右丞为左右肃机,郎中为左右承务,诸司郎中为大夫。
唐初,仆射的地位十分尊崇,因为在中枢的职事官中,正一品的三公、三师不单独设置,而正二品的尚书令又被废,只有从二品的仆射官阶最高,其他两省的副官如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以及各寺、监的长官均在三品以下。
古有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今有一毛钱难倒英雄汉来历神秘,拥有一身必杀技能的杨言,为了生计只能屈辱的去揭下电线杆上的重金求子广告...
她,是神女转世,身怀异宝,却不自知,屡次在阴谋中匍匐!他,为她倾尽天下,师门又如何!只想用余生来操心她。天子为她帅兵,仙君为她辄令,魔尊甘愿为奴,只求红罗帐里一嫣然。什么?她竟然坐地成魔,闭眼间颠倒了乾坤?该罚!莫天一剑欺身而近,挟持在了她的玉颈之上,在她耳边坏笑道赵合欢,就罚你宽衣解带,如何?...
一夜纠缠,她以为再也不会见,谁知一转身,他竟是她新上任未婚夫的大哥。 走廊上 大哥她后退。 他前进,一脸的邪魅,我喜欢你叫我哥哥从此,日日见,天天见,夜夜见。 邑轻尘,她是你未来的弟媳妇! 嗯。 那你知道未来弟媳妇代表什么吗? 弟弟是我弟弟,媳妇是我媳妇。 ...
奶奶去世后,家里来了两条白蛇上架前一天一更,上架后每天两更,三更!...
五大势力统治的衍域风云再起,贤门在李贤超强的修为和不凡的领导能力之下迅速崛起,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为了衍域第六大势力而另一方面,仙界众仙隐现,九幽之下更有尸魔恶煞蠢蠢欲动众生楼存在为何?七羽剑为何神兵?李贤身上究竟藏有什么样的秘密?玄变已始,一切即将揭晓...
末世降临,全球变成了杀戮场,在血腥残酷的杀戮中诞生出了‘新人类’,他们将是未来世界的主宰。王子睿一个携带前世记忆重生到了末世发生的当天,看他如何拯救自己的亲朋好友挽救自己的爱人,笑傲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