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秦王谢过老人的忠告,再也不敢懈怠,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到统一六国的大业上去了。
一百里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比喻越接近成功,越不能松懈,要坚持到底,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东汉时期,为刘秀南征北战的马援,功勋卓著,军功赫赫,当他平定南方后,“振旅还京师,赐援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
。
如此受到帝王礼遇,伏波将军府上,自然门楣有光,阖府荣耀。
可想而知,在洛阳城里,他们家的子弟,该是怎样的春风得意了。
设若仅止于得意,倒也罢了,要是不知检点的话,得意不止,则必嚣张,嚣张过甚,则必猖狂。
而一旦不知节制,则必闯祸生事,连累家门。
古往今来,出身于高官显宦,豪门贵族的年青人,好样的当然不少,但差劲的同样也不少。
马援写这封信,自是用心良苦,那时他正率部在交趾浴血战斗,但对首都的一切动态,无不在其注视范围之中。
包括两位侄少爷在洛阳跟什么人来往,在哪里吃喝玩乐,说些什么不三不四的话,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看来,他的情报系统很有效率,眼线撒得很广。
虽说他是职业军人,但政治意识很强,他担心小儿辈的愚蠢,毁了他一生名节,败了他马家的名声。
于是,他就给二位贤侄写了这封信:“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他还告诫他俩,除了不要乱说八道,信口雌黄外,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也应该有个选择。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士,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龙伯高,杜季良,显然都是洛阳年轻人圈子里的活跃分子,自然也是马援之侄马严、马敦的朋友。
《后汉书》说马府的这哥儿俩:“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详细情况未有交待,不敢妄拟。
但从后来发生的一起案件看,这些年青人,包括梁松、窦固等等地道的皇亲国戚,肯定仗势恃宠,走马放鹰,耽于安乐,言不及义,大概很遭一般干部和普通百姓的嫉恨。
当马援这封《诫子侄书》驿传到洛阳后,立刻被人抓住大做文章,一下子就把那个杜季良给告了,说他“为行浮薄,乱群惑众。
伏波将军万里还书以诫兄子,而梁松、窦固以之交结。
将扇其轻伪,败乱诸夏。”
这两位比马严、马敦要牛皮得多的贵公子。
只好在宫阙的石阶上,拼命磕头求饶,直到脑袋瓜子磕出大包,磕出鲜血,汉光武帝才开恩,免于处分,放了他俩。
估计他们抱头鼠窜出来后,必然要埋怨马氏兄弟,看你叔叔火上浇油。
做的好事。
而马严、马敦,若无这封家书的有言在先,牵涉到案子里,刘秀怕就不会从轻发落了。
马援这封信,虽使他的侄子幸免于祸,但奇怪的是这个教导别人谨言慎行,律求自身的老前辈,最终也还是坏在了他自己所批判过的:“好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
的“此吾所大恶也”
上面。
《后汉书》在他的列传后边。
做了个小结,其实也是替他感叹:“然其戒人之祸,智矣,而不能自免于谗隙。
岂功名之际。
理固然乎?夫利不在身,以之谋事则智;惑不私己,以之断义必厉。”
江米一直认为自己的真爱是哥哥聂卫平。却没想到,竟然跟弟弟聂卫东这个冤家对头纠缠不休。...
七七事变后,燕京大学历史系学生柳天舒,跟着同学撤离北平,本想返回家乡,却因为种种原因,加入了抗日队伍,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征战生涯。...
大家都是成年人,四王爷不必放在心上!女警官穿越而来,丢了清白之身,还得安抚对方情绪,够霸气!说她又丑又花痴?她破茧成蝶,倾城绝世,不再是任人贱踏的花痴女,欺她一倍,十倍还之。珠胎暗结,皇上指婚,重口味的王爷当真要娶她?婚后约法三章,说好的互不侵犯隐私。那位四王爷究竟是几个意思?分居不可以,分床也不行,不能和男人约会,看一眼也不行,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监控...
新文清宫枭宠败家福晋,拽上天已发穿越清朝,作为四爷的脑残死忠粉,顾悠然懵比又惊喜!原本还是个格格,却被腹黑四爷轻易贬为了侍妾。擦!梁子结大了!她身份卑微,又没倚仗,任谁都能踩一脚,乌喇那拉氏笑里藏刀,李侧福晋明目张胆,宋格格心狠手辣,还有各种暗箭难防无奈,只能抱紧四爷大腿,卖萌扮猪吃虎,斗智斗勇!还好她脸皮够厚,演技够高,只是貌似四爷更高一筹四爷转了转扳指,爷帮你,你就没点儿表示?顾悠然不要这么直接嘛轻松搞笑宠文,不想搞事情的宠妃VS非要搞宠妃的四爷...
末世降临,丧尸横行。平凡的小人物在末世前遭到妻子的背叛,那一刻起,他开始真正的成长,然后努力的活下去...
古月说我们到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