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梼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意思。”“”源于苗语,即是鳄鱼,是楚人的图腾。”类似说法尚可举出数端,限于文幅,兹不赘录。

    一言以蔽之,用上述诸说诠释楚史何以名,都是牵强的、站不住脚的。孟子在说那段话的时候,当读过晋、楚、鲁三国的史书。否则,是不可能做出“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的结论的。孟子所说的“一也”,当是指这三国历史书的形式特点、内容结构是一致的。

    鲁国的《春秋》经孔子修订后流传至今,且有传者三家,谓之“春秋三传”。其基本状况,一目了然,无须多言。晋国的《乘》,早已亡佚。但其所记为田赋乘马之事,也不难理解。据《司马法》所言:“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为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为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十成为终,终千井,三千家,革车十乘,士百人,徒二百人。十终为同,同方百里,万井,三万家。革车百乘,士千人,徒二千人。”由此可见,田赋乘马之事,关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大事。与孟子“事则齐桓晋文”无悖。

    另据《左传》记载,晋在城濮战时,仅有战车三百乘。而到昭公十三年,经过约一百年的努力,竟拥有甲车四千乘。这大概就是晋人以“乘”作为史名的原因吧。

    楚国的史书所记绝不可能是“嚣凶之恶”,前文列举的那些说法,与孟子所言不相合拍,于理不通。“”二字从木,它一定还有与木有关的本义在。《说文解字》:“梼,断木也,从木,寿声”。而“杌”字,《说文》未收。但收有“兀”字,解为“下基也”。《汉语大字典》“杌”下有一个义项非常明晰:“砍树剩余的桩子”。“梼”和“杌”放在一起,“”的词义应该是十分清楚的。可是,某些文字学家却反而把它理解得复杂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梼”云:“谓断木之干,头可憎者。”“断木”是,而“头可憎”则为“添足”。焦循在《孟子正义》中说:“惟皆从木,纵破为析,横断为。断而未折其头则名顽。是则顽之名,因其顽,假断木之名,以名之为,亦戒恶之意也。”“横断为”甚是,余则皆为不着边际之发挥。此正应了一句名言:超越真理一步便是荒谬。

    5命名

    “”的本义非常简明,就是树木横断之后剩下的桩子。

    楚人为什么要用“”命名史书呢?

    正如《春秋》为史书之名一样。春秋本是一年四季中的两个季节名称,或谓商周时期一年只分春秋二季,后来才增加冬夏而有四季。当时人们就用“春秋”指一年,历史是一年一年地记载的,所以引申为历史。周人、鲁人用“春秋”作为史书之名,反映了周鲁之人的聪明才智。楚人用“”作史书之名,则由楚人的特殊情况而定。“”可以反映树木生长的历史。横断后的树桩子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一轮或为一年,有多少轮则表明树木生长了多少年。引申为历史,真是太恰当了。江淹在《游黄檗山》诗中写道:“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诗人正是从“残杌”上看到了千代之木。我们不得不十分佩服楚人的聪明。用“”为楚史之名,不仅在于它内涵的准确性,还在它充分地体现了楚的民族特征。“楚”字从木,是族名,也是国名。楚从林中建国,故楚人对林木的认识,较他人更深刻,感情较他人更浓烈。春秋时期,百国史书皆用“春秋”命名,而楚人却别有见地地以“”来为自己的史书命名,其个性特色当令人拍案叫绝!明白了“”引申为年轮之义,而楚史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也就不难理解了,它同鲁之《春秋》、晋之《乘》一样,只能是一部编年记事的通史。楚国有筚路蓝缕的岁月,也有问鼎周室的辉煌。楚史有书写不尽的自豪和骄傲,怎么会别出心裁地单记“嚣凶之恶”呢?一部国史专记丑恶之事,令人难以理喻。那些所谓凶人、凶兽诸论,当是受北方诸侯仇视楚人心理影响所致。

    张正明教授在《楚史》中指出:“假如见到‘芈’字就说楚人以羊为图腾,见到‘熊’字就说楚人以熊为图腾,那就错了。在金文里,‘芈’作‘你’,‘熊’作‘酓’。楚君以酓为氏,应与缩酒有关,是以职为氏。”“文献以‘熊’代‘酓’,一则是由于这两个字读音相近,二则出于北方诸侯对楚人曾以禽兽视之的心理。战国时代秦楚交恶,秦人所作的《诅楚文》称楚君之氏不用‘酓’字而用‘熊’字,就是视同禽兽的证据。”14殃及楚史,也就不奇怪了。张先生的考证为我们解了“”凶神恶兽之谜,也为的正名提供了依据。所有骂楚的言论,可以说皆由“熊”字面来。由“熊”及鮌,鲧化黄熊,是谓兽;由鲧,及颛顼不屑子顽,是为凶人;由顽及断木不析,是为恶木。如此这般,楚史蒙尘,二千五百年以至今日。

    最后,我们再强调一下:楚史之“”就是伐木留下的树桩。因其上有树木生长的年轮,树木一年一年地生长,正如历史一年一年地记载,故可引申为历史书的名称。

    6上古四凶兽

    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况鲧。鲧,禹父。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