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被贯之“洋”的物件无外乎有两种,一是新出现的,以前没有的;二是进口的、外来的事物。也许是“崇洋媚外”思想在作祟,对但凡跟“洋”字沾亲带故的总是比较留意,久了,对“洋”的认识便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洋红”一出生就和“洋”字有关系,随着婴儿的一声啼哭,父亲就用“洋红”(一种染料)染了红鸡蛋送给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以示喜庆。

    “洋火”四岁的我用稚嫩的小手划着了一根火柴,为父亲点燃一支香烟,父亲用有点胡子茬的下巴蹭了蹭我的脸蛋,有点痒。

    “洋语”上了初中,开始学习英语,是首次接触另外一个国家的语言,心中总是充满迷惑,以为英语只有在英国才能用上,而英伦岛距离我又是那么的遥远,担心学了也是白学,因此对这“洋语”一直有种抵触心理。

    “洋车子”上世纪八十年代,自行车被称为“洋车子”的起源无从考究。念高中的时候,学校离家很远,于是,就很想得到一辆崭新的“凤凰”自行车,可父亲却给了我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其它地方都响的“金鹿”牌“洋车子”虽然车子很破,却省了脚力。

    “洋节日”大学的时候才知道还很多“洋节日”愚人节被室友愚弄了一次,便不再上当;平安夜里从未见过圣诞老人的礼物;过了几个“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大学的生活很快就成了昨天的记忆,为此,至今还在感叹“洋人”的节日也不过如此。

    “洋婚礼”参加工作几年以后,找了个老婆偏偏是个学“洋语”的外企翻译,在她“洋人”上司的怂恿下,一门心思的要在“洋教堂”举行“洋婚礼”禁不住“洋神父”的逼问,我只得愿意娶老婆为妻,无论任何风雨、任何困难,无论贫穷、饥饿、困苦、磨难

    “洋房”婚后按揭买了一套“海景洋房”从此过上了“伪小资”的生活。只是在今后的二十年里,我赚的钱都不是我的,都要还给银行,就凭这一点,实在看不出这“洋房”有什么好。

    “洋嫂子”哥哥本事很大,出国仅三年,就领回家一个“洋媳妇”父亲母亲从来没见过“洋人”看着黄头发,蓝眼珠的儿媳妇,不禁惊愕的瞪大了眼睛。

    “洋快餐”有了“洋嫂子”家里吃“洋快餐”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吃惯了中国菜的我们皱起了眉头,特别是对只有七分熟的牛排。好在央视国际及时报道了“苏丹红”的危害,让“洋嫂子”彻底摒弃了“洋快餐”随后,一家人都说还是中餐好吃。

    “假洋鬼子”由于英语差的原因,和“洋嫂子”交流起来就有点困难,着急的时候英语里面总要夹杂着很多汉语和手语,即便我连说带比画的冒出一头大汗“洋嫂子”还是听不懂,每逢此关键时刻,当翻译的老婆不但不翻译,还在一边坏笑:这不是阿q正传里的假洋鬼子吗?

    “洋货”一般指舶来品、进口货,经济学的说法叫作“消费的引进”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国货”的质量也不差,且价格物美价廉,选用“洋货”就少了,小到“海尔”手机,大到“奇瑞”轿车,大多是的国产品牌。所以,只有当“国货”真正赶超“洋货”的时候“崇洋媚外”这个词才会真正的消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