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末,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住在宛西南的一个小村庄里,除了偶尔看场电影外,就是和村上的小伙伴一起疯玩,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忽然有一天,像发生了重大的喜事,人们又高兴,又神秘,说晚上村里“演电视”清晰地记得,四四方方的一个小“东西”被放在高高的大土堆上,一群黑压压的人,或立或坐,密挤在前边的空场上,翘首以待。繁星似的“雪花”闪了半天,随着齐声惊呼,画面上出现几个人,跑着,抢着,踢一个小小的,白白的小圆球。当时一点也看不懂,更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但强烈的好奇心压倒一切,我愣是站着,看了一晚上的足球赛。幼时的记忆总是深刻,也因此,直到多年以后,我在大学的校园里,亲眼看到同学们踢足球时,脑子无论如何也转不过弯来:印象中的足球是像乒乓球一般大小的呀!
1986年,我上高中时,家里买了一台17寸大彩电,比起几年前村上买的黑白小电视,简直有天壤之别。缤纷的颜色,清晰的画面,让人欣喜若狂。我们早早地吃完饭,天刚擦黑,父亲和弟弟便张罗着将大方桌抬到堂屋门口,将电视放上去,摆好天线,调好台。先是一群急不可耐的孩子,将门口围得严严实实,大人们,陆陆续续地也来了,有的搬着凳子,有的索性站在后边看,诺大的一个院子,被如醉如痴的人们挤得满满的。记得那年暑假,电视上正热播射雕英雄传和一剪梅,一天到晚放,人最多的时候,甚至站到了龙门外边,那情景甚是壮观,直到电视上打出“再见”的字样,人们才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散去。那时,最担心的是星期二,因为下午休台,没有娱乐节目,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随着上学,参加工作,我离开了家乡。有时回去,想起以前的“可笑触电”和“峥嵘岁月”常常唏嘘不已。母亲笑着说,现在电视不希奇了,每家都有,连以前日子最艰难的人家都买上了大彩电。也是,我家那台曾经“风光无限”的卧式大彩电,早已沦为“芸芸众生”并被淘汰出局。窗明几净的屋子里,几年前就放上了25寸的平直遥高清晰有线电视,手持遥控器,想看什么看什么,通宵达旦也有的是精彩纷呈的节目。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电视,一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尤物,走进了普通百姓家,成为村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的演变,只是经济腾飞的一个载体,一个反映,却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原农村二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